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细胞肝癌微波消融术后短期预后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1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局部肿瘤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复发生存和局部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早期复发(术后2年内)的危险因素.结果 微波消融术后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88.3%、75.4%,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1.1%、59.2%、53.7%,0.5、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4.6%、11.9%、13.9%、14.4%,1、2、3年肝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9.7%、30.4%、34.9%.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HBV-DNA指数、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是否符合米兰标准是肝细胞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HR=1.757,95%CI 1.156~2.670,P=0.008)、多发肿瘤(HR=1.763,95%CI 1.231~2.525,P=0.002)、肿瘤最大径≤3 cm(HR=0.619,95%CI 0.441~0.838,P=0.005)和特殊位置肿瘤(HR=1.567,95%CI 1.084~2.256,P=0.017)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因素.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165,95%CI 1.071~4.376,P=0.032)、肿瘤位置(OR=2.033,95%CI 1.144~3.613,P=0.016)、肿瘤最大径≤3 cm(OR=0.530,95%CI 0.299~0.940,P=0.030)是肝细胞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短期预后良好,合并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是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1 引言 在传统的肝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医生多是依照患者二维的影像学资料(B超、CT或MRI),凭借经典的Couinaud肝段划分方法或五叶四段法等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目标手术区域解剖关系,而制定手术方案,由于缺乏对患者个体的详尽解剖认知使得诊治仍存在不足[1].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人体结构的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可能,这为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2].数字虚拟肝脏[3]为肝脏外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方向,为肝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数字虚拟肝脏逐步运用于解剖研究、术前规划、虚拟手术与教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93例肝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42例(冷循环微波组)、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51例(射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差异。结果:冷循环微波组患者的缓解率78.57%、AFP转阴率80.95%,明显高于射频组的56.86%、60.7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循环微波组与射频组的总有效率、术后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3年冷循环微波组生存率分别为73.81、33.33%均明显高于射频组的50.98%、15.69%(P0.05);冷循环微波组与射频组的发热、白细胞降低、肝肾功损害、肝区疼痛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对于缓解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57岁,因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末次TACE后7月余,于2012年8月27日入院.2007年7月11日在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Ⅱ、Ⅲ段),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2007年8月23日在我院行预防性TACE.此后患者自诉在当地医院行7次TACE,每次均因CT示有活动灶,末次时间2012年1月,其余时间不详.术后恢复可,定期复查,于2012年8月15日外院复查上腹部MRI(图1)示:肝癌介入治疗后改变,肝右叶2个异常强化信号,最大约3.1 cm,考虑2个癌性病灶,建议定期复查;腹部全脏器扭转.进一步查PET-CT示:肝癌术后及介入治疗后,肝右叶2个结节,FDG未见明显摄取增高,结合外院MR增强考虑2个结节型肝细胞癌,仍有肿瘤活性,目前未见明确远处转移征象;内脏左右反转;左肺下叶背段小结节.  相似文献   
55.
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02年1月7例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胸片检查及CT或MRI。结果 支气管肺癌1例。肺转移癌6例。治疗后瘤标降至正常或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3例。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对肝癌氩氦刀治疗后疗效随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肝癌患者术后MRI表现并与AFP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氩氦刀治疗后病灶变成T1WI较高信号 ,T2 WI等低信号。坏死灶无明显强化 ;残存癌灶或新发癌灶在动态增强时早期强化。小肝癌组 (<5cm)肿瘤完全坏死率 5 6 .7% ,大肝癌组 (≥ 5cm)肿瘤完全坏死率 2 0 %。小肝癌组的疗效优于大肝癌组 (χ2 =4 .0 6 ,P <0 .0 5 )。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评价氩氦刀的疗效可靠、准确 ,氩氦刀术后定期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73.0%、5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47.8%、34.3%.结论 MWA是治疗老年早期HCC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估经皮微波消融(PMWA)治疗较大原发肝癌(HCC)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月49例接受了超声引导下PMWA手术不可行的较大HCC(5~6 cm)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的总体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情况,以及OS影响因素。结果:49例患者中首次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7%,二次消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消融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截至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1例(87.5%)出现了肝内复发;平均生存时间(54.4±32.0)个月;1、3、5年OS分别为87.8%、63.3%、39.1%。平均DFS时间为(35.8±30.6)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69.4%、40.9%、2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乙肝病毒定量阳性和甲胎蛋白(AFP)高水平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高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730,95%CI=1.135~2.635,P=0.011)。结论:PMWA是较大肝癌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的治疗仍需探索。术前AFP高水平是PMWA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患者男,60 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2 周余,CT 发现左肝占位5 d"入院.患者于2 周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部胀闷、胀痛,疼痛无放射性,发热乏力伴寒战2 d,体温最高38.7 ℃,患者无慢性肝炎及慢性腹泻病史,入社区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3 d,具体用药不详.经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右上腹胀痛消失.后入当地医院门诊查腹部CT 提示:肝左内叶不规则病灶,其内可见分隔,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不均匀强化、间隔强化.  相似文献   
60.
沈强  钱国军  王能  吴胜沛 《当代医学》2009,15(11):178-179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消融联合脾切除术序贯治疗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小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我们先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11天~4月后行PRFA或PMCT术治疗,术后随访肝功能、血常规、CT或MRI、AFP等。结果除1例脾切除术后出现胰漏,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冲洗、置管引流后恢复,于4月后行PMCT术,所有患者行微创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结论对于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病人,先行脾切除和(或)门奇静脉断流术,血小板及PT等指标改善后行经皮肝穿刺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