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 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 ~ 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最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最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 =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 +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x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x2 =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I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伴有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本组伴有临床症状的神经梅毒中,4例麻痹性痴呆,3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脊髓膜血管梅毒;均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6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程度不一,2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73.
例1男性,78岁,75 kg,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3年,再发2h”于2010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10年、右侧颞叶脑梗死病史5年.3年前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5次,每次1~2 min,口服卡马西平未发作1年后自行停药.入院前2h类似发作6次,体检:心脏浊音界左下扩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脑电图示右侧导联为主的慢波增多,头颅MRI示右侧颞叶软化灶,血生化检测正常.诊断:症状性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脑梗死后遗症.口服奥卡西平( OXC)0.3 g,2次/d,未发作,入院第7天出现恶心、呕吐、昏睡,次日浅昏迷,查血钠116 mmol/L,停用OXC改用苯妥英钠,限制输液、补钠后血钠逐渐上升,3d后意识逐渐转清,1周后血钠正常.  相似文献   
74.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 ( PET)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推广 ,PET放射性药物研制、开发的质量控制已引起关注。为此 ,编译了美国药典第 2 3版 ( USP )收载的“放射化学自动合成仪”及其第八增补本增订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用放射性药物——合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TIA患者和62例对照者的血浆Hcy浓度,分析Hcy浓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14.9 μmol/L组(OR=2.450,95% CI 1.091~5.502)和≥15.0 μmol/L组(OR=5.169,95% CI 2.096~12.746)的TIA风险显著增高.将TIA作为应变量,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包括Hcy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相比,血浆Hcy浓度>10.0 μmol/L组TIA风险显著增高(OR=3.150,95% CI 1.380-7.192).结论:血浆Hcy浓度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研究显示,约20%的癫痫患者是难治性的[1]。究其原因,除原发病外,不正规治疗也是难治性癫痫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与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差有关。本文调查了100例癫痫患者治疗情况,探讨不能坚持规则服药的原因,观察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是指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在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 AA)之间的夹角内受到挤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NCS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临床诊治NCS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关键肌电针刺法联合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I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键肌电针刺法治疗,依照患者的各功能障碍区域,在关键肌上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包括下肢运动评分(LEMS)、10 m步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改良Ashworth量表(MAS)]、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 50%(35/40)高于对照组62. 50%(2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7. 45±2. 35)分低于对照组(12. 24±2. 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LEMS(34. 56±5. 46)分、10 m步行速度(0. 47±0. 09) m/s及WISCIⅡ(13. 24±4. 16)高于对照组[(30. 15±5. 25)分、(0. 39±0. 10) m/s、(10. 78±4. 14)],且MAS得分(0. 68±0. 56)分低于对照组(1. 12±0. 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功能(103. 17±19. 23)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9. 57±12. 24)分高于对照组[(95. 12±16. 56)、(69. 45±11. 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关键肌电针刺法联合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治疗ISCI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的血肿吸收速度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同期的血肿体积变化,水肿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肿吸收速度,水肿面积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降低幅度小。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慢与血肿吸收无关,与机体老化及并存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10000U,夹管0.5-4h后开放引流,平均引流时间8.5d,在引流的同时2-3d进行一次脑脊液置换。结果 本组25例,治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8%。死亡率12%。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操作方便,简单,损伤小,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