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清非甲—非庚肝病患者的病因学。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104例不明原因各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进行肝炎病毒抗原和核酸的检测。结果病毒抗原和核酸的总检出率为85.6%,其中单纯HBV感染率为6.73%,HCV为0.96%,单纯HGV感染率为14.42%,单纯TTV感染患者占10.58%,各种重叠感染者占52.88%(55/104),仍有14.42%(15/104)病因不明。结论血清非甲—非庚肝病患者肝组织中以HBV、HCV或/和HGV、TTV重叠感染较多,仍有部分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和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液与尿液样本中是否存在传染性病毒颗粒。方法采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RT-RCR方法,对35例确诊患者血、尿标本中的RNA进行检测。结果35例患者中4例(11.43%)血标本阳性,3例(8.57%)尿标本阳性,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甲型H1N1病毒的基因序列,同时发现此7例患者的最高体温均39℃,且6例出现蛋白尿,5例合并感染。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液与尿液样本中有病毒核酸的存在,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病毒颗粒,并引起重症化临床表现,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技均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4.
单纯TTV感染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资料与方法:原因不明性急慢性肝炎患者27例,血清病毒学标记甲-戊、CMV、EBV(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HBcAg、 HCV NS5Ag、 EBVAg、原位杂交检测HGV RNA均阴性。所有患者均无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损肝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输血史。肝组织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对其阳性病例的血清采用PCR及斑点杂交检查TTV核酸。肝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评估采用组织学活动指数(HAI,Knodell计分法)。肝功能主要包括ALT、TBil等,采取自动化…  相似文献   
95.
金荣华  许德军 《肝脏》2000,5(2):84-86
目的 评价围产干扰素α-2b治疗生乙型肝炎后肝脏组织学和病毒抗的表达的变化。方法 14例病人治疗前、治疗结束1周内行肝刺活检。肝组织损伤试探发Knodell计分法,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记 分法测定。治疗前、治疗结束与肝活检同期取血,检测HBsAg、HBcAg及血清生化,双盲定测定HBVDNA。结果 治疗结束时,肝组织学活动指数降低,尤其坏死及小叶内炎症程度一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6.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吻合情况的分析,为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简称“1995年方案”)的修订提供初步依据。方法:按“1995年方案”中的病理分度标准,分别为66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参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毒性肝乏力,纳差,恶心及腹胀等症状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的发生率达51.5%-91.2%,且随病变加重而上升,脾厚,蜘蛛痣等体征与病变关系密切,尤其B超下脾厚在轻,中,重各组发生率分别为25.4%,35.8%及41.1%,且差别非常明显(P<0.01),除方案中ALT等6项血液指标外,AST,血小板计数在轻,中,重3组患者也有显著差异。在“1995年方案”血液指标划定范围内,轻度慢性肝炎吻合较好,单项指标吻合率为65.4%-93.6%,中度肝炎6项指标中仅白蛋白/球蛋白1项有53.2%的病人相符,重度肝炎6项指标中仅ALT 1项有30.2%的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结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新的方案应重视临床症状,脾 脏厚度的意义。并增加AST和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7.
98.
ChronichepatitisBisthechieffactorthatin ducesliverfibrosisandfurtherleadstolivercirrhosisinChina.Thereisnoeffectivetreatmentorre  相似文献   
99.
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主要是通过股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2cm的降主动脉放置一枚30~50cm^3长的球囊,当心脏收缩时,主动脉瓣开放,气囊吸瘪腔空虚,产生一个相对负压,有利于心脏内血液射出,直接增加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而降低收缩期的心室负荷,从而增加心肌灌注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金花清感颗粒应用于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7日至3月23日北京地区15家医院收治的成人COVID-19患者245例,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服用金花清感颗粒≥3d的队列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的队列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71例(29.0%),对照组174例(71.0%).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好转率和倦怠乏力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65.9%比38.4%,87.0%比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3.85±7.96)d比(17.90±8.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提示观察组有较低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x2=10.33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治疗COVID-19不改变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但可以缩短患者咳嗽、倦怠乏力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并可以缩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