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明确背俞穴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肺腧、膈腧点刺放血拔罐结合针刺腧穴治疗临床收集的35例急性湿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总有效率为91.4%。结论:刺络拔罐结合针刺对急性湿疹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2.
正笔者采用针罐结合"三步疗法"治疗落枕3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门诊收治落枕病人56例。男性23例,女性33例,年龄18~60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83±13.03岁;平均病程2.97±1.27天。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5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Asworth评定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4.
45.
头穴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头穴电针加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治疗前后智力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针灸组治疗后 ,患者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 ,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0 0 1) ;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0 1,P<0 .0 5 ) ;两组治疗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及低切粘度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均 P<0 .0 5 )。结论 针灸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西药组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 ,促进衰退神经元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将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6 2例 ,随机分为电针组 32例和西药组 30例 ,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骨密度变化 ,并观察对血清白介素 1β(IL - 1β)、空腹晨尿钙排泄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 3个月的治疗 ,电针组与西药组疼痛指数明显下降 ,电针组在镇痛时效上优于西药组 (P <0 .0 0 1) ;骨密度值比治疗前有升高的趋势 ;血清IL - 1β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0 1) ,空腹尿钙排泄率比治疗前降低 (P <0 .0 5 )。结论 :电针对骨质疏松性骨痛镇痛起效快 ,疗效确定 ;其改善骨代谢的作用可能与通过对外周血清IL - 1β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针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血清IL-1β、TNF-α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正常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造模,治疗组造模后1星期于犊鼻、后三里穴进行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而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体脂分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调整生活方式为主;电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主要选用任脉、胃经、脾经、膀胱经的穴位。主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脾俞、肾俞、大肠俞;配穴:胃热滞脾型配合三阴交、内庭;痰湿内盛型配合阴陵泉、丰隆;肝郁气滞型配合合谷、太冲;脾虚不运型配合足三里、太白;脾肾阳虚型配合命门、申脉。比较两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腰围身高比(waist 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围绝经期生存质量评分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MENQOL)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电针组患者腰围、WHR和WHtR改善明显(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雌二醇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电针组患者MRS和MENQOL评分显著减低(P<0.01),且电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骨密度T值降低(1~2.5)个标准差定义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者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即称为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人群[1-2]。随着骨量减少患者的增加,进行早期干预防治骨质疏松及骨折是临床关心的问题。WHO推荐FRAX作为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在跌倒风险评估上临床中多使用Berg平衡量表  相似文献   
50.
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将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和西药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骨密度变化,并观察对血清白介素1β(IL—1β)、空腹晨尿钙排泄率的影响。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电针组与西药组疼痛指数明显下降,电针组在镇痛时效上优于西药组(P<0.001);骨密度值比治疗前有升高的趋势;血清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01),空腹尿钙排泄率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骨质疏松性骨痛镇痛起效快,疗效确定;其改善骨代谢的作用可能与通过对外周血清IL—1β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