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面对临床用血逐年增加的现状,在献血服务管理中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采血实效和服务质量。现将笔者所在血站近2年在献血服务管理中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探索介绍如下。1在献血服务中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现行献血服务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大锅饭"、人浮于事现象;激励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河南省召陵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部分农村符合标准的惊厥性癫痫患者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理、随访,并用苯巴比妥进行规范化免费治疗,分析治疗管理率、退出治疗原因、治疗剂量及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率为52.60%,退组45例,死亡4例,服药剂量以90 mg/d及120 mg/d为主,治疗显效66.01%,有效26.12%。结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各级级卫生人员癫痫防治水平,使癫痫病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神经生物反馈又称脑电图生物反馈(EEG biofeedback,EBF)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EBF训练来强化Cz导联12~15Hz的感觉运动节律(SMR)而同时抑制θ节律,共30次为一疗程。对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观察。结果 106例完成了30次的EBF训练,经EBF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90.57%,痊愈和显著好转率为55.66%。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EBF训练,在强化Cz导联SMR节律的同时抑制θ节律,可改善脑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减少神经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理论分析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护理方案。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5例患者为FMEA组,选择FMEA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管路常规护理方法,FMEA组在此基础上进行FMEA。比较实施FMEA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差异。结果FMEA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总发生率为1.48%(21/1417),低于对照组的5.11%(72/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MEA组的胃管、尿管、手术相关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置管和深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能够明显降低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脑梗死性出血 (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 ,由于梗死区的血流再通 ,而在梗死区内引起的出血〔1〕。国外报道 ,在新近发生的脑梗死患者中 ,经尸检发现HI占 3 0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共收治HI 5 0例 ,现对 5 0例HI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HI的认识 ,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男女之比为1 2 7∶1,年龄 3 5~ 81岁 ,平均 61岁。1 2 病因病史 有心脑病史者 41例 ,冠心病心房纤颤 2 0例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 9例 ,心脏早搏 10例 ,陈旧性心梗 2例 ;有高血压病史 3 1例 ,糖尿病 8…  相似文献   
76.
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 d及治疗28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和ADL评定(MBI).结果经康复治疗后康复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积分,M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施行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7.
报告1711例脑血管病(CVD),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各类脑血管病发病率,结果显示高血压是CVD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血流变学紊乱、糖尿病,心脏病,咸食为主要危险因素。提示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CVD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根据AIDET标准沟通方式的5个步骤,设计并建立AIDET沟通模板,对采血现场招募用语进行详细描述和示范。一是促进了现场招募工作的精细化,员工招募理念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实现了现场招募用语的标准化,团队沟通技能和现场招募实效逐步提高;三是重视了服务对象的感知体验,提高了献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固定采血点发展面临的困难,即献血环境不佳,宣传成效不显著,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流程不精,质量管理不细等。从环境标准化、宣传统一化、人才专业化、流程规范化和管理精细化5方面,规范、统一了固定采血点管理工作,特别强调服务对象感知体验,提高了献血者满意度,使质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提高了固定采血点整体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80.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5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