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21.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  相似文献   
22.
正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也称条目反应理论,广泛用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量表测验中。Parscale软件是实现IRT理论的常用软件,由Eiji M uraki和Darrell Bock等开发,现在由Scientific Softw are International(SSI)公司拥有(http://w w w.ssicentral.com/irt/)。Parscale软件可以用于二  相似文献   
23.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中华文化背景和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中华生存质量量表,推动国内生存质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国际生存质量研究。方法:遵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在中华文化背景和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国际生存质量概念内涵,建立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理论模型,确立了调查领域。通过设立研究组,建立条目池、编制初选量表、现场测试、文化适应和临床预调查等形成了临床初步调查表。根据研究设计,发出30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量表273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系统统计分析进一步筛选条目。结果:应用专家重要性评分法、离散趋势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及克朗巴赫系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结果选中的条目进行综合考虑,最后形成了以3大领域、11个方面和50个条目为结构的最终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结论:基于中华文化和中医理论,按照国际量表通用的程序化方式研制的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具有国际可比性,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和同行认可。  相似文献   
24.
针刺对儿童自闭症不同临床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儿童自闭症不同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202例自闭症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8例予“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月。对照组84例由儿童特殊训练学校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月。结果:治疗后2组CARS总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CARS量表各项指标病情程度改善比较,除模仿、躯体应用能力2项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对自闭症患儿绝大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优于特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治疗,西医康复组采用西医康复手法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1疗程(28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DS疗效总有效率靳三针组为94.0%,西医康复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组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靳三针疗法能够更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26.
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患者家属自愿的原则,将8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干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以“自闭十项”为主,每天1次,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和语言训练,每天1次,每次4 h,每周6次,星期天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两组疗效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C-PEP)中的功能发展量表进行评价。【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干预组均能增加功能发展量表评分(P<0.05);针刺组与干预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及在改善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动作、口语四个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LASIK角膜瓣蒂部位置不同对术后角膜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角膜瓣的蒂部位于颞侧和上方的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知觉影响差异。方法随机性、前瞻性、单盲研究。本研究包含100例(200只眼)近视患者,所有病例的双眼屈光度相近、术前矫正视力≥1.0且可完全矫正。随机将患者一眼的角膜瓣蒂部置于上方,另一眼置于颞侧,然后进行常规LASIK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1周、1、3、6个月和12个月时,使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查中央角膜知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颞侧蒂组和上方蒂组的中央角膜知觉在LASIK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比术前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颞侧蒂组角膜知觉在1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上方蒂组则需要到术后3个月时才达到术前水平。颞侧蒂组和上方蒂组两组间的中央角膜知觉在LASIK术前没有显著差异;在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术后3、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颞侧蒂组与上方蒂组的中央角膜知觉在LASIK术后早期均显著下降,而颞侧蒂组的中央角膜知觉敏感度损失较小、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七年制中医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整群抽取中医七年制2个班11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七年制1班(实验组)57人,七年制2班(对照组)60人,实验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教学法,根据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该门学科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概念和理解题型的分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题型分数两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促进统计学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比较不同的推拿频率对近视少年儿童的屈光度和眼轴的影响,探讨有效的防控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推拿治疗间隔时间。方法 156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8例,每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B组39例,每3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C组39例,每7天推拿1次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D组40例,配戴远用框架眼镜。4组患者每6月复查1次,随访1年,比较4组6月、12月治疗前后屈光度以及12月治疗前后眼轴差值。结果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差值比较:A、B、C 3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能有效控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进展,推拿治疗近视最好在3 d内进行1次推拿联合配戴远用框架眼镜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