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管得宁  徐运  邵渊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3):2059-206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50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前列腺素E1为试验组,胞二磷胆碱联合前列腺素E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对照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耳前瘘管的患者行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术区愈合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7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耳前瘘管患者中,25例分泌型耳前瘘管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21例单纯性耳前瘘管术后无复发病例,11例感染性耳前瘘管术前行局部切开引流、换药,3月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病例.18例感染性耳前瘘管患者感染期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11.1%,总体复发率为2.7%.结论:耳前瘘管患者术前的准备、感染病灶的控制及手术中以颞肌筋膜为基底的根治性治疗对于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邵渊  张鹏飞  贾永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20-242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电凝电刀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按Krouse分级,其中1级局限于鼻中隔患者3例和2级病变位于鼻腔上颌窦口周围患者10例,病变侵及筛窦5例,均全程采用电凝电刀完成手术治疗,属3级病变的既往手术复发者2例,病变累及全组鼻窦伴轻度骨质破环2例,采用电刀电凝结合电动吸切器完成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均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进行。结果:除2例复发的属3级病变的鼻腔乳头状瘤病例,均完成肿瘤根治切除,术中出血较少,除2例复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出血约150ml外,其余18例原发性患者出血量为10-50ml,中位数出血量35ml。手术时间短,为20-60min,术中术野清晰,无颅-额-眶手术并发症,术后1天抽取纱条,3天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见术腔完全上皮化。随访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20例鼻腔乳头状瘤病例术前鼻塞,血性脓涕,头痛等症状均缓解,无复发病例。结论:电凝电刀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晰,对病变的基底及安全边缘切除彻底,不易造成瘤组织的血行播散,术中及术后出血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轻,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对于1级和2级病变可做到肿瘤完整切除,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期从肝癌高危人群中筛选出早期肝癌,以提高诊疗效果并收集临床组织标本应用于后续实验研究.方法收集360例患有慢性肝病的中年人群的病例,划定为肝癌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的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系统的随访监测.结果对照肝癌组和随访肝癌组四项血清学标志物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AFU,γ-GT,AFPL3可以作为肝癌高危人群的随访监测及小肝癌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儿茶素抑制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儿茶素低、中和高剂量组(用50、100和200 mg/kg的儿茶素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和氯雷他定(2 mg/kg氯雷他定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组,每组10只。治疗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症状评分。使用苏木精-伊红、Giemsa、Periodic acid-Schiff和甲苯胺蓝对鼻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NALF)中的Th1相关细胞因子(TNF-γ和IL-12)、Th2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IgG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 p65、nucleus-NF-κB p65、STAT3、p-STAT3和ROR-γt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F=13.245,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鼻黏膜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F=15.462,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和IgG1的水平(F=21.544,P<0.001)。各组小鼠NALF中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无变化(TNF-γ:F=0.753,P=0.600;IL-12:F=0.846,P=0.519)。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NALF中Th2(TNF-α:F=11.100,P<0.001;IL-1β:F=12.554,P<0.001;IL-6:F=17.853,P<0.001)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IL-17A:F=28.139,P<0.001)。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ucleus-NF-κB p65(F=17.573,P<0.001)、ROR-γt(F=26.463,P<0.001)和p-STAT3的水平(F=17.859,P<0.001)。 结论 儿茶素在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儿茶素的抗炎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Th17反应、抑制NF-κB和ROR-γt/ STAT3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中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MSSC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2例中晚期MSS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辅助切除+切除后根治性放疗,即传统治疗组;第二组采用手术前诱导化疗+手术切除+切除后放疗的综合治疗,即综合治疗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病例随访5年以上,5年内死亡病例随访至死亡日)。结果:所有82例MSSCC病例均定期随访,随访率为100%。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8%和5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5年中,所有患者死亡病例数为44例,总生存率为46.4%(38/82),其中传统治疗组的41例中,有30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26.8%(11/41);在综合治疗组的41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65.9%(27/41),两组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在术前增加诱导化疗可明显降低MSSCC的病死率,因此...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363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ETE)、肿瘤侧别、颈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相似文献   
9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