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丛生蛋白(CLU)在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预警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研究组(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 例和子宫内膜癌25例)和对照组(包括正常子宫内膜28例和子宫内膜增生29例)进行Clusterin蛋白受体测定。结果:CLU在研究组中表达阴性、+、++分别为16例、14例、23例,而在对照组则为38例,17例,2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44.278,P<0.05);且CLU在子宫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亚组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0,P<0.05)。结论:CLU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2.
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片。结果 主要X线征象:多发小囊肿2例;肿块以致密影为主、其间夹杂小透亮区3例;肿块以透亮区为主,其间见致密小岛、条索状影4例。结论 乳腺错构瘤的表现因其病灶内纤维组织、腺体、脂肪组织的比例不同而不同,部分表现为肿块内多发积乳囊肿。瘤体内密度不均匀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  相似文献   
43.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敏感度的放射免疫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和阴道超声、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异位妊娠能得到早期诊断,为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提供了时间.因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1],2005年我们对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现回顾性分析其滋养细胞浸润输卵管壁的深度与输卵管直径大小、血β-HCG水平的关系,以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的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抑制素α、βA、β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抑制素(INH)三种亚单位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一步阐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12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0例,取同期输卵管因素不孕者(16例)的增殖期子宫内膜,近两年的宫颈癌患者之早分泌期(11例)和晚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为对照组,共44例。所有病例于取材前半年未曾口服任何激素类药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各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染色反应逐渐增强。②INHα、βA、βB三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均存在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仅亚单位的表达强度略强于正常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A亚单位的表达同样是子宫内膜.斟肉组织略强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弱于早分泌期(P〉0.05)和晚分泌期(P〈0.05)的正常内膜组织。βB亚单位表达模式与上述仅、βA亚单位的表达模式相似,但βB亚单位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INHα、βA亚单位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晚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这种差异反应了息肉组织停留在增生状态而非分泌状态。抑制素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发展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200家族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miRNA-200家族的表达量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子宫内膜癌组选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47例,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正常对照组为子宫肌瘤患者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共11例。所有样本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200家族的表达量。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NA-200b,miRNA-200c,miRNA-205的表达分别为4.83±2.89,11.34±7.51,6.53±3.8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其表达分别为0.98±0.77,0.49±0.56,1.04±0.76。子宫内膜癌miRNA-200家族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明显升高(P<0.01)。子宫内膜癌组中根据组织分型G1、G2、G3分别有11、29、7例,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别有35、9、3例;子宫内膜癌miRNA-200家族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miRNA-200家族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发生于子宫颈息肉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24例子宫颈息肉的SIL,复习病理切片、细胞学检查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PV-DNA(HC2HPV-DNA)情况,同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生低级别SIL(LSIL)10例,发生高级别SIL(HSIL)14例。10例LSIL中,4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LSIL,其中3例细胞学为LSIL,1例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另外6例仅子宫颈息肉有LSIL的病例中,1例细胞学为LSIL,其余5例细胞学阴性。14例HSIL中,1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LSIL,细胞学为LSIL,3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HSIL,细胞学为HSIL。其余10例仅子宫颈息肉有HSIL的病例中,2例细胞学为HSIL,1例为倾向高级别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7例细胞学阴性。HC2HPV-DNA检测,3例LSIL及3例HSIL阴性,其余18例均阳性。结论子宫颈息肉的SIL少见,可合并或不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SIL。单纯子宫颈息肉的SIL可能被细胞学检查漏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ME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术前B超、钼靶检查缺乏特异性。肿物切面呈囊实性。镜检类似涎腺的MEC。肿瘤由表皮样细胞、黏液分泌细胞和中间细胞及黏液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EMA、34 E12、CK7、CK14、CK20、Calponin、P63及CK5/6均阳性,SMA、E-cad-herin阴性。结论乳腺MEC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病理形态类似涎腺的MEC。  相似文献   
48.
子宫内膜癌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不典型增生继而癌变,这是一个长期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由正常演变为异常的过程。子宫内膜癌除了有年轻化的趋势,2008年后更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1]。早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晚期则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对各种治疗不能满意。丛生蛋白(clusterin,CLU)与多种肿瘤关系密切,参与一些肿瘤的形成,但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特别是早期癌变方面研究较少[2]。本研究检测CLU在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组织表达,探讨其在预警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