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缬沙坦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脱落及剔除8例,最终纳入统计60例,其中对照组31例、治疗组29例。②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和71.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肌酐、肾小球率过滤、尿微量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改善肾脏微循环及肾功能,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夏丹膏凝胶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斑块型银屑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石蜡油走罐治疗,治疗组予夏丹膏凝胶走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PASI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夏丹膏凝胶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稳定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目汤对格雷夫斯眼病小鼠模型眼球后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平目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hTSHR重组质粒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格雷夫斯眼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平目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7.75 g·kg~(-1)·d~(-1 )、15.5 g·kg~(-1)·d~(-1 )、31 g·kg~(-1)·d~(-1 )生药量灌胃干预,共灌胃8周。观察小鼠眼球后脂肪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眼球后脂肪细胞Bax、Bcl-2、Fas、Fasl、Chop、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平目汤各组眼球后脂肪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除平目汤高剂量组Caspase-12 mRNA外,其余各组Bax、FasL、Chop、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以平目汤中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平目汤可有效促进格雷夫斯眼病小鼠眼球后脂肪细胞的凋亡,其凋亡途径可能为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与内质网途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余江毅教授从"膏脂"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余教授认为"膏脂"与脂肪组织相拟合,是脾主运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膏脂布化失常是糖尿病肾病的促发因素,在治疗上应紧守健脾化湿以治肾之原则,并总结出由炙黄芪、制何首乌和黄蜀葵花三味药组成的"芪葵颗粒",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绍派伤寒创始人俞根初先生法崇仲景,下及温病,其所著《通俗伤寒论》载攻下剂十七方,名承气者十方,暗用承气而另易方名者七方,理法完备,方药翔实。文章对上述十七方作了分类整理,介绍了每一个方的源头与发展以及其背后反映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以期全面呈现俞氏在阳明腑实证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邓跃毅教授从肝论治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于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可从肝治肾,以清肝、平肝、疏肝为基本大法,肝经湿热证治以清肝泻热,阴虚阳亢证治以平肝柔肝,肝郁气滞证施以疏肝理气,疏肝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科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醒脑开窍"针刺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和"韦氏"整脊手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韦氏"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软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将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养血软坚胶囊模拟剂口服,治疗组予养血软坚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总积分及其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①84例病例均完成了2周节点的访视;治疗4周时,治疗组脱落6例(失访),对照组脱落7例(失访)。②治疗前与治疗2周组内比较,两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4周组内比较,治疗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减少(P0.05),对照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减少(P0.05)。③组间治疗2周与治疗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差值比较,治疗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各时间点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软坚胶囊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且安全性高,该制剂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然芪类化合物是一类以二苯乙烯为骨架结构的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是潜在的天然药物来源。因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主力药物。然而,现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会引起腹泻、腹部绞痛、肠胃胀气、呕吐等不良反应,故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开发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从天然芪类化合物的来源分布、抗糖尿病活性及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平阳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疼痛的核心病机包括阴阳偏盛或偏衰导致的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针刺和中药可以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脉、畅达气血,达到镇痛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环核苷酸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活性物质,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基本特性。针刺结合豨芍方可通过调节异常表达的环核苷酸,恢复其正常状态,从而缓解疼痛。从阴阳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阴阳相关物质基础环核苷酸的研究,阐明针刺结合豨芍方通过调和阴阳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为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