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41.
<正>患者女性,66岁。因"咳嗽1个月,胸闷气促2个周"于201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伴乏力、消瘦、纳差,无发热及胸痛。2周前出现进行性胸闷、气促。4月12日至本院就诊。胸部CT:双侧胸腔积液,右侧较多(图1、2)。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转入我院感染科住院诊治。患者既往有头皮结节史1年,无不适感,近3个月头皮结节破溃(图3)。曾在外院就诊考虑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42.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恶性黑色素瘤对单纯放、化疗不甚敏感,然而,它是一种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综合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观察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用生物化学、生物或化学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分析102例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化学治疗(达卡巴嗪、顺铂、福莫司汀)、生物治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2b、树突状细胞)或生物化疗(上述两者联合续贯)的临床疗效.中位随访时间2年(1至4年).结果:近期疗效:生物化疗组36例,有效率(RR)为69.44%,与生物治疗组(34例,RR29.41%)和化学治疗组(32例,RR 46.8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生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年9个月,与生物治疗组(MST为2年2个月)和化学治疗组(MST为1年2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然而,毒副作用在生物化疗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经一般处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生物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时效关系。方法制备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用二甲苯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炎症模型和耳肿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腹部蓝染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抗炎时效曲线显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小鼠腹部皮肤伊文思蓝的渗出量在0.5 h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黄芩苷则发生在1 h左右。磷脂复合物组3 h抗炎作用达到最强,21 h内均呈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而黄芩苷组在4 h时抗炎作用最大,之后抗炎作用下降,16 h后已无作用。黄芩苷组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组在给药后2 h抗炎作用已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磷脂复合物组强于黄芩苷组。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抗炎活性明显强于黄芩苷,且作用出现更迅速、维持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44.
针对<伤寒论>中的汗法是指辛温发汗发散之法的观点,提出了仲景所用汗法乃实指通过宣通肺卫肌表而开腠驱邪之法,并从表实表虚证中汗法、以针助药施汗法、解阳郁面红身痒之表郁轻证之汗法、汗后调护及杂病中汗法之应用五方面,列举了汗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体现,同时提出了温病中所用辛凉清解疏通营卫之汗法与<伤寒论>之汗法实乃同法之说.  相似文献   
45.
Ezrin蛋白表达及其与骨肉瘤肺转移、生存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旭东  林峰  陈平  赵晖  姚阳  李锦军 《肿瘤》2008,28(3):260-263
目的:探讨ERM(ezrin/radixin/moesin)家族成员之一的Ezri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肺转移、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有56例骨肉瘤组织、10例瘤旁正常组织和10例软骨肉瘤组织的组织芯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肺转移关系分析以及总生存期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肉瘤及瘤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1);与EnnekingGTM临床分级关系密Ⅱb期和Ⅲ期患者的表达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以及初治时肺转移情况均无明显相关性。Ezrin蛋白表达阳性组无肺转移时间以及总生存期均短于表达阴性组(P=0.0026、0.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zrin蛋白与骨肉瘤患者肺转移关系密切。有可能作为判断预后和生存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张玲  赵晖 《中国热带医学》2007,7(6):1029-1031
目的了解淄博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体质健康状况。方法根据淄博市自1985-2005年的7-18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各项形态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叉年龄及突增高峰年龄均有提前的趋势。结论淄博市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提前趋势,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对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大脑皮质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皮质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给大鼠连续14天灌胃侯氏黑散13g.kg-1.d-1,观察其对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以促进TGF-β1阳性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侯氏黑散可以促进bFGF蛋白的表达,但与模型组相比,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蛋白的表达,保护和修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8.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nm的量度范围内研究和利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特征及相互作用的高新科学技术[1]。它是在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和先进的工程技术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纳米技术研究的历史仅有二十几年,但它已在众多学科领域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并且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纳米技术和生物学、医药学及生物材料学等领域的结合,标志着一门全新的医学科学的诞生———纳米医学(Nanomedicine)。纳米技术在生命信息研究、病原体检测、新型药物开发以及对疾病的病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模型大鼠肝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引发大鼠的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转氨酶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清肝浸膏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ST的含量及ALP的含量,并能升高1P、ALB的含量,并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体机制还须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0.
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肝浸膏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GalN引发大鼠的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转氨酶及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清肝浸膏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ST的含量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并能升高GSH和SOD的含量.结论:清肝浸膏对D-GalN所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具体机制还须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