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外,部分患者在卒中后还会产生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79%,一般认为30~50%,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临床中对此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对PS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重建认知功能,矫正异常心理,配合抗抑郁治疗,促进了PSD的康复,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临床菌血症样本细菌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碱液加热裂解法、溶菌酶法和商品DNA提取液法提取细菌DNA,用临床常见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1)商品DNA提取液法提取革兰阴性菌DNA,经PCR扩增后得到特异性目的片段,但未扩增出革兰阳性菌的特异性目的片段;(2)碱液加热裂解法、溶菌酶法提取革兰阴、阳性菌DNA,经PCR扩增后均得到特异性目的片段,但碱液加热裂解法比溶菌酶法能扩增到更低浓度的细菌DNA目的片段.结论碱液加热裂解法是3种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细菌D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临床病原菌基因组DNA提取.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甘露醇合剂在治疗急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使用甘露醇合剂含服)和对照组24例(采用朵贝氏液漱口),观察口腔黏膜炎的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58.33%比8.33%)比较P<0.01,总体有效率(91.67%比58.33%)比较P<0.05,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 甘露醇合剂含漱治疗口腔黏膜炎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64.
65.
66.
我院1990-1997年共抢救闭合性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对例,其中,复合伤48例,肝破裂26例,脾破裂19例。结果治愈89例,死亡4例。我们体会到,对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观察,可以协助医生早期诊断,进行抢救,对挽救病人的生命及愈合有重大意义。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l观察病人的神志,皮肤粘膜色泽,温度。早期休克患者易烦躁、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如病人出现紫组、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说明休克加重。应迅速给予抗休克治疗。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便于快速补充血容量,为抢救赢得时间,必要时,建立…  相似文献   
67.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二例赵晓丽,彭涌涛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叶琳病,又称Giinther病,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得病。现将我们所见一家族兄妹二人患病情况报道如下。例1,男,16岁。患者4岁时发现尿色发红,持续至今。尿色与睡眠无关,无其他泌尿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膀胱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IMPC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位于膀胱左侧壁的无蒂息肉状,组织学表现为尿路上皮下方浸润性生长的位于空白收缩裂隙内的微乳头芽结构,且浸润膀胱肌层,伴髂血管淋巴结转移,周围膀胱黏膜呈腺性膀胱炎改变,为膀胱原发性IMPC。结论微乳头结构的存在预示着高分级、高分期、进展快及预后差,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关注和重视各器官的微乳头型病变,有利于对该型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碘仿纱条联合3M透明敷贴在PICC穿刺部位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碘仿纱条联合3M透明敷贴于PICC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段相对缩短。结论碘仿纱条联合3M透明敷贴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延长PICC留置时间,而且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70.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下呼吸道梗阻、缓解乏氧状态的重要措施,但其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作为应激源会使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心理的一系列改变,如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有可能造成急性应激障碍,出现机体病理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文献报道大都集中在吸痰方法方面,而如何发现各种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少应激源,促进患者在生理、心理上有效适应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