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坚  赵旭燕 《武警医学》2010,21(3):246-24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代谢综合征已成为日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2型糖尿病(diabetes,DM)和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两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药,是常用的有效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适应症、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筛查2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男性11例,年龄8~29岁。女性16例,年龄10~27岁。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7mm,平均(4.2±2.7)mm,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后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采用Amplatzer非对称伞(AGA,美国);7例采用零边偏心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13例采用对称型VSD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结果:25例患者介入封堵成功,无左向右残余分流、主动脉反流无增加,随访6~1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  相似文献   
33.
赵旭燕  李玉明  杨宁  石蕊 《心脏杂志》2010,22(3):351-35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糖脂消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3只),即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糖脂消组,分别喂高果糖、高果糖加不同剂量(15 g/L和60 g/L)的糖脂消。4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用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P),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法检测胰岛素抵抗(IR)。结果:高果糖组大鼠的LP与FINS和IR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P0.05;r=0.68,P0.05)。随着糖脂消剂量的增加,LP、FINS和IR的水平逐渐下降,但仅高剂量糖脂消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脂消能明显改善IR,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LP和FINS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obatoclax与MG-132 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的细胞毒作用,根据IC50确定两药联用的浓度比(1∶2.4),将两个药物从4 IC50的作用浓度起倍比稀释, 用CompuSyn软件计算两药的联用指数(CI)。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研究药物对ubiquitin表达、PARP蛋白剪切、caspase-9蛋白 剪切、phospho-Histone H3蛋白及phospho-Aurora A/B/C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Annexin-V阳 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Obatoclax与MG-132联合处理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对细胞抑制率为50%及95%时相对应 的CI 值分别为0.296 及0.104,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单用obatoclax 或MG-132 均能诱导ubiquitin 表达增加、PARP及 caspase-9发生剪切,且联用组与单用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用组phospho-Histone H3蛋白增加与单用组相比有统计 学差异(P<0.05);phospho-Aurora A/B/C蛋白表达的增加也与单用obatoclax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用MG-132相比 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联用组Annexin-V阳性率及sub-G1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比与单用组相比都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batoclax联用MG-132对人食管癌细胞CaES-17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且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 亡及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应激与非应激状态下中国军人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分析比较3 a间某部队官兵执行任务与日常训练动态心电图。结果应激状态下,中国军人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程度严重,心率变异性降低。结论应激是导致我国军人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天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注射液总量为840μg/kg,6分钟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分钟时静脉推注99锝-2-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99mTc-MIBI);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核素显像左心室心肌分为9个节段,心肌灌注评分分4级。结果:66例患者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双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87.5%,28/32)和三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100%),与冠脉造影阳性率(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54.5%(12/22),与冠脉造影阳性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分别与单支病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脉介入后心肌核素显像血流灌注改善率为94.1%(32/34),与冠状动脉介入前(0%,0/34)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前病变程度分析以及介入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复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模型,测定其收缩压(SBP)、空腹皿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瘦素(LP)水平,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IR),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与血压等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鼠组SBP、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1,P<0.01,P<0.05),FBG无明显变化(P>0.05);LP显著升高(P<0.05);模型鼠组的LP与FINS、SBP、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果糖饲料喂养SD大鼠能形成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并有高瘦素血症。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8.
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对血脂的影响.采用高果糖饲料喂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观察其血压、胰岛素、瘦素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喂养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压、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明显升高,血清瘦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模型组中,胰岛素抵抗与血压、血清瘦素和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血清瘦素与血压、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和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高果糖饲料可诱导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瘦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瘦素对脂代谢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9.
赵旭燕  李玉明  王波 《天津医药》2004,32(8):495-49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红细胞内钙、镁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高果糖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模型,测定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红细胞内钙、镁([Cd^2 ]i、[Mg^2 ]i)浓度,用稳态模型(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IR),分析红细胞内钙、镁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饲料组SBP、FINS、HOMA—IR和[Ca^2 ]i明显升高;[Mg^2 ]i降低;FBG无明显变化(P>0.05)。高果糖饲料组大鼠的HOMA—IR与SBP和[Ca2 ]i呈显著正相关,与[Mg2 ]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果糖饲料喂养的SD大鼠能形成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内钙、镁浓度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 筛选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280例糖尿病患者,以血尿酸水平为基准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各140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和肾损害指标,评价血尿酸水平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结果 高尿酸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甘三油酯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高尿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时间分别为12.58±2.36月和11.75±1.96月,短于正常尿酸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呈正相关,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新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概率更高、发病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