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33%硫酸镁溶液是医院常用的容积性泻药,又称盐类泻药。按常规配制的溶液在室温下放置常可出现黄色或棕色沉淀。我们在原配方中加入少量稀盐酸,配制后的溶液经过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后应用。改进后的溶液,室温放置180天无黄色或棕色沉淀生成,无细菌生长,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62.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因此研发血尿发生原因,是当务之急。本文经数十年的观察研究,并优选2%曙红染色后,直接用显微镜红细胞形态学直接定位检查,确定血尿发生原因,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是重要的细胞信使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腹膜透析患者的透出液中NO状态如何报道甚少。我们对3 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 (PD)患者的透出液NO进行了检测。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维持性PD患者 3 5例 ,男性 15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63 .6± 12 .2 )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15 ,糖尿病肾病 13例 ,先天性多囊肾、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止痛药肾病各 2例 ,缺血性肾病 1例。平均血尿素氮 (2 5 .3± 4.8)mmol/L ,血肌酐(984.3± 3 72 .4) μmol/L。平均透析时间 (16.5± 16.1)个月。均采用美国百特公司提供的 1.5 %或 2 .5 %葡…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0;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PAdT);多智能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大灶组血小板GMP-140、PAdT、PAgT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1);小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周后血小板GMP-140明显下降,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血小板膜表面GMP-140比PAdT和PAgT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65.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和小灶脑梗死组病人进行研究,于发病后 3d和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血浆 GMP-140的浓度。结果发病3 d大灶脑梗死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01),小灶脑梗死组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较大灶脑梗死组低。于发病2周时,2组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均已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显著升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相关,血小板GMP-140与血浆GMP-140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6.
219例医源性腹泻患者大便需氧菌培养调查分析赵成艳王忠利(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李成龙(附属卫校)人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需氧与厌氧菌,这些正常的微生物群的存在,平时并不引起任何不正常反应或致病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当人体的某些内在因素的改变或外来因素的...  相似文献   
67.
应用快速不完全抗体促凝改良Coombs试验以及红细胞表面抗体分型联合测定,即用蛋白质沉淀剂促抗原抗体充分反应,再用抗原抗体最适合浓度,消除前带现象和后带现象,再通过离心沉淀,加速抗原抗体反应力度,并将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型三法联合测定,提高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检测阳性率与阳性指数(效价),而使单纯用经典Coombs试验检查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阴性的病例得到明确诊断。本文三法联合测定既简单又快速,阳性率提高了452%;阳性指数提高465%,因此可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体分型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 硝酸盐还原酶法.因为NO在血清中以稳定的离子硝酸盐离子(NO3-)和亚硝酸盐离子(NO2-)存在,因此硝酸盐离子和亚硝酸盐离子可以准确地反映NO合成量.同时,根据NOS可以催化L-精氨酸生成NO,而NO与二价铁结合成有色物的性质,对NOS进行检测.结果 我们对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NO及NOS进行测定,其结果显示如下:肝硬化如血清中NO:(50.4±19.0)μmol/L,NOS:(6.72±2.37)u/ml,正常组血清中NO:(34.5±16.8)μmol/L,NOS:(3.89±1.35)u/ml,经过T检验结果 为P<0.01.其结果 显示,正常人血清中的NO及NOS均低于肝硬化组,而NO与NOS的含量变化基本成正相关.因为肝脏本身存在NOS,可以合成并释放NO.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及NOS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可能与肝硬化的代谢、肝功能的损伤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与DNA含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早期诊断 ,特别是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DNA异常倍体周期分析 2项指标 ,对 80 2例不同种病人、正常人 2 80例综合观察研究。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减低 ,但较良性疾病及正常人明显增高 ,相互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AL与恶性肿瘤二组之间 ;良性疾病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NA异倍体及周期分析 ,MDS、AL、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各组DNA异倍体率 ,分别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 (P <0 .0 1)。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及异常倍体可做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 ,为白血病、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及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依据。并对MDS、AL、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转归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外周血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病例为IDA患者32例、ACD患者67例,其中41例ACD/ID患者。SI、TIBC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SF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sTFR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67例慢性病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41例,占(61.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SI,TIBC,SF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TFR值在缺铁性贫血组、慢性病贫血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不伴缺铁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病人半数以上存在缺铁。骨髓铁染色是鉴别铁缺乏最可靠的方法。新的铁代谢指标sTFR是传统铁代谢指标的必要补充,联合应用上述指标可对ACD、IDA和ACD/ID患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