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临床上切除色素痣、瘢痕、肿瘤、病毒疣等病变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采用各种邻位皮瓣来修复,其中A-T皮瓣的应用文献报道较多,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以往对A-T皮瓣的设计不仅全部为直线,且皮瓣的底边延长线上有两个小的猫耳,因此,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A-T皮瓣修复各种皮肤缺损76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面颊部复合组织缺损尤其是面颊部洞穿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蒂部包含枕动脉,以乳突尖下2 cm处为肌皮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以该点至缺损区最远点为肌瓣的长度,肌瓣宽度以稍大于创面宽度即可,但最大宽度不宜超过7 cm,下界不超过锁骨下2 cm.沿设计线切开,切断胸锁乳突肌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下分离切取皮瓣.蒂部仅包含胸锁乳突肌而不带皮肤.肌皮瓣经蒂部与缺损之间皮下隧道转移至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缺损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 应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12例,其中面颊部软组织肿瘤10例,颊部洞穿性缺损2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尚满意.结论 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面颊部较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83.
McKisock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改进李光早熊世文徐静程新德赵天兰张莉乳房缩小成形不仅可以重塑女性的躯体及线条,而且可以治愈因乳房肥大、下垂所致的肩背部疼痛、下皱襞处湿疹,使得工作、生活倍感轻松。作者自1988年以来,针对国人体型及乳房形态,对McKi...  相似文献   
84.
红唇瓣推进重建红唇部分缺损程新德,赵天兰,熊世文,展望,李光早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红唇部外层为皮肤,中间为口轮匝肌层,内为口腔粘膜共同构成,组织松动而富有弹性和伸展性。红唇的主要血供来源为由两侧面动脉在口角所分出的上唇动脉支和下唇动脉支,左右相互吻合环...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离体组织皮肤切取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以侧胸腹部为供区设计切口线,切取离体组织,反鼓切取中厚皮片。结果:以胸部为供区反鼓切取皮片修复缺损创面361例,病变组织切除片回植90例,均得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采用此项技术切取离体皮肤,节省皮源,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86.
五瓣成形术修复蹼状挛缩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五瓣成形术治疗肢体不同部位的蹼状瘢痕挛缩畸形。方法:将蹼状瘢痕设计为五瓣图形,切开后形成五个组织瓣,相互调换位置,延长其长度,以矫正蹼状瘢痕。结果:28例术后皮瓣均良好成活,功能得到矫正,已恢复原有的形态。结论:该术式具有设计切取容易、皮瓣转移方便、效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在性早熟女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绵阳市人民医院的82例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亮丙瑞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及卵巢体积、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指标[辛基酚(OP)、双酚A(BPA)、4-壬基酚(4-N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左右侧卵巢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2、LH、FSH及血清BPA、OP、4-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亮丙瑞林、知柏地黄丸联合治疗性早熟女童疗效确切,其可通过下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减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程度而产生性早熟抑制作用,促进患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应用跖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以跖底内侧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底及近端足背不同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皮瓣的长度5.5~9.0cm,宽度4.0~6.5cm.结果1988年8月~2000年8月我科临床应用跖底内侧岛状皮瓣成功地修复足跟及足背创面22例,随访1~12年,足部功能及外形皆获得了满意地恢复.结论跖底内侧岛状皮瓣角质层厚,跖腱膜内的纤维脂肪垫可以减缓震荡并提供稳定的负重结构,一期手术即可完成足跟、足弓背侧组织缺损的修复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9.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切取皮瓣,后者制成透明标本;②在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结果: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分支,亦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蒂部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小穿支在侧颌颈区相互吻合。结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依赖于耳前蒂部小穿支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但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方向性。  相似文献   
90.
自1992 年5 月以来,应用双侧阴股沟薄皮瓣移位阴道成形术34 例。33 例皮瓣Ⅰ期成活,1 例皮瓣尖端因碘纺纱条填塞过紧部分发生坏死,经换药痊愈。应用该方法行阴道成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皮瓣较薄,术后不臃肿,供受区比较邻近,且转移方便。在切取皮瓣时应靠大阴唇外侧对外阴形态无改变。皮瓣切取范围较大,完全满足手术后的生理需求。该皮瓣是以阴唇后动脉为蒂,血管恒定,血供可靠。切取解剖皮瓣容易,皮瓣弹性较好。因皮瓣含有多种血管神经束,感觉功能好,皮瓣切取后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远期仅留下不明显的线状瘢痕,且无功能影响,切口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