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PRR11蛋白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异常与GC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PRR11在436例GC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比较GC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RR1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定量分析中PRR11在G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同时IHC显示PRR11在GC中呈特异性表达,其阳性定位于胞浆和胞膜,GC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1.8%(182/436),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或微弱表达.PRR11的过表达与GC的分化程度(P0.01)、浸润深度(P=0.03)、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结论 PRR11在GC中过表达,过表达的PRR11与GC的发生、进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PRR11可作为判断G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2.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通过调节Notch、上皮细胞型钙黏蛋白(E-cadhefin)、表皮 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和炎性疾病的发病.研究表明,ADAM10可能是肿瘤和炎性疾病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ADAM10在肝癌、前列腺癌、基底细胞癌、结肠癌和口腔鳞状 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明确ADAM10在胃癌组织及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分析了ADAM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肝素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肝素酶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肝素酶和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7.2%和5.0%,正常胃组织的8.3%和5.0%(P值均〈0.01);肝素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淋巴管侵犯、远处转移、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在胃癌中肝素酶和VEGF—C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素酶及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9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并与常规RT-PCR、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阳性率为38.8%(38/98),常规RT-PCRCEAmRNA检测阳性率为52.0%(5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术前为犤172.11±63.07(范围0~5.623×106)犦拷贝(copies)/ml,术后为犤606.32±76.21(范围2.564×102~4.677×107)犦copies/ml,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肿瘤侵犯浆膜,病期Ⅲ、Ⅳ期,细胞学检查及RT-PCRCEAmRNA阳性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而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组之间的腹腔冲洗液CEA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PLC(-)PCR(-)组、PLC(-)PCR( )组和PLC( )PCR( )组3组间腹腔冲洗液CEAmRNA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本研究将判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CEAmRNA界值初步定为21.73copies/ml。结论实时RT-PCR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mRNA,是诊断腹腔游离癌细胞快速、敏感、可行的方法,有望成为术中腹腔化疗个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MM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82例胃癌、18例异型增生及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yndecan-1和MMP-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Syndecan-1表达阳性率为57.32%(47/82),胃异型增生组织为83.33%(15/18),正常胃黏膜组织均呈Syndecan-1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Syndecan-1表达与正常胃黏膜上皮、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胃癌组织的MMP-1表达阳性率为98.78%(81/82),其中强阳性表达占45例(54.88%);胃异型增生组织MMP-1阳性率为88.89%(16/18),无强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表达阳性率为5.56%(2/36)。胃癌组织的MMP-1表达与正常胃黏膜上皮、胃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1)。Syndecan-1表达的减弱、MMP-1表达的增强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静脉侵犯、淋巴管仇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yndecan-1表达与MMP-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yndecan-1和MMP-1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  相似文献   
57.
Rb、cyclin 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Rb、p16、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  Rb在 级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 ~ 级 ,cyclin D1在 级、T2~ 4 期表达强度分别高于 ~ 级和 Ta~ 1 期 ;p16在 Ta~ 1 期中阳性表达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 T2~ 4 期 ,在 ~ 级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 级 ;Rb与 p1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与 cyclin D1的表达有明显正相关。结论  Rb、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和 (或 )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16则与其呈负相关 ;三者相互协调或制约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B7-1、B7-2及其受体CD28、OX40和CD11a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中B7分子及OX40、CD11a、CD28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B7-1、B7-2分子及OX40、CD11a受体的表达高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7d或维持高峰平台至术后第7d,此时移植物排斥反应多表现为2~3级;CD28受体的表达在移植前后与排斥反应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动态监测大鼠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中B7-1、B7-2分子及OX40、CD11a受体的表达有助于观察移植排斥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59.
对72例乳腺癌(包括7例原位癌及早期浸润性癌)进行P~(16)癌基因检测,发现乳腺浸润性癌比原位癌及早期浸润性癌阳性表达率要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淋巴结癌转移比非淋巴结癌转移表达率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提示P~(16)检测与乳腺癌预防有关。  相似文献   
60.
输卵管系股囊肿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的残迹,临床上较少见。笔者近期遇到1例输卵管系股囊肿蒂扭转并断离,报告如下。患者45岁。住院号933648。因发现盆腔包快4年,左下腹痛4天于1993年11月5日入院。4年前妇科检查发现左侧附件有一鸡蛋大包块,定期随访,包块无明显增大。4天前突感左下腹疼痛,进行性加剧,并向腰背部放射,有便意。体格检查:痛苦貌,T37.8℃,P88次/min,R20次/min,BP14/8kPa。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在下腹部构及地头大包块,压痛明显。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左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