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8年6月间84例手术切除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预后。结果84例GIST位于胃42例,小肠24例,食管5例,直肠6例,胃肠道外7例;肿瘤直径(5.6±4.8)cm,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阳性表达率为96.4%。79例行肿瘤完全切除,5例行姑息切除或肿瘤活检。78例获随访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9.2%和72.0%,根据肿瘤直径和核分裂像计数分级的Fletcher恶性程度风险分级与生存率有密切关系(P〈0.01),极低度风险组、低度风险组生存率与高度风险组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及0.000)。结论GIST的Fletcher分级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对高度风险者,需积极施行切除范围较大的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非肿瘤胃黏膜中整合素β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具有浸润性生长、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的T3~T4期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阳性表达例数和微血管密度值(MVD)值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和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及腹膜转移的T1~T1期胃癌组织(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表达和MVD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阳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阴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者(均P〈0.05或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年龄16~ 7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结果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 ,部分病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或肿胀 ,骨膜反应少见 ,可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但结合病史 ,在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溶骨性骨质破坏 ,无骨膜反应伴大的软组织肿块应考虑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许映  郑伯安  邓高里  董全进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4,(3):170-174,I0001
目的研究E- cad、Snail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E- cad、Snail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瘤及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 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状况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无相关性(均P>0.05)。45例Dukes B期的大肠癌患者中7例E- cad染色阴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57.14%、0.00%;38例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7%、65.79%、39.4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nail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静脉、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否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均P>0.05)。45例Dukes B期的大肠癌患者中26例Snail染色阴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69.23%、42.31%;19例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57.89%、26.3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E- cad表达强度、Snail表达强度可预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均P<0.05)。E-cad与Snail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08,P<0.01)。结论 E- cad与Snail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预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中,E- cad阴性者预后明显较阳性者为差;Snail阳性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为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2 4例胃癌标本石蜡切片的Syndecan 1和CD44V6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对胃癌进展程度和对预后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材料:收集本院1986~1996年间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2 4例,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每例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分别供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 .临床资料:本组12 4例胃癌中,男性94例,女性3 0例;年龄2 5~79岁,平均年龄5 6.5岁;按WHO1997年胃癌分类标准:乳头状腺癌2 2例,管状腺癌5 5例,低分化腺癌3 1例,印戒细胞癌10例,黏液腺癌6例;高、中分化癌8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生存素(sunr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VEGF-C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和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等无关,但与浆膜面受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和survivin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竺可青  赵仲生 《浙江医学》1998,20(8):486-48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CNS-PML)较少见,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5%,或占全身各系统恶性淋巴瘤的0.7%。现将我们收集的9例CNS-PML手术病例作一临床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1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x^2=1.46,r=0.035,P〉0.05)和肿瘤部位(x^2=3.86,r=0.012,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年龄(x^2=13.1,r=0.064,P〈0.05)、肿瘤大小(x^2=77.161,r=0.245,P〈0.01)、大体类型(x^2=144.831,r=0.341,P〈0.01)、组织学类型(x^2=128.310,r=0.318,P〈0.01)、分化程度(x^2=120.418,r=0.319,P〈0.01)及浸润深度(x^2=227.287,r=0.434,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x^2=509.599,r=0.661,P〈0.01)。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的上升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95例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异型增生的P53蛋白(DO-7)和PCNA(PC10)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者68例,其中高、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8%、75%和71%;异型增生中P53蛋白阳性51例,其中重度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与轻度或中度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8.47,P<0.005);P53蛋白阳性的51例异型增生其相应鳞状细胞癌均呈P53蛋白阳性,呈显著一致性(χ2=29.20,P<0.005);PCNA指数≥30%的异型增生者其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PCNA指数<30%的异型增生(χ2=22.20,P<0.005)。提示支气管癌前病变有P53蛋白的过度表达,P53基因突变是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53蛋白阳性的异型增生者其控制细胞增生的功能发生异常,也可能是突变的P53基因赋予这些细胞具有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0.
对15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19例腺瘤,24例腺癌的p16蛋白表达进行免疫化研究。发现腺癌和腺瘤伴上皮不典型增生阳性表达率高。而腺瘤不伴上皮不典型增生表达率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提示P16蛋白检测有助于胆囊癌的癌前期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