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对比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镍钛聚髌器治疗,对照组给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镍钛聚髌器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2.
手术患者因术前禁食、灌肠,加之麻醉时血管扩张、输入较多的液体、手术部位的长时间暴露等原因.体温一般较低。除了保持室温22~25℃还要为患者盖上夹被或棉被。予以保暖,使之感到舒适.预防术中受凉。以往通常采用上、中、下3节被为手术患者保暖.当患者侧卧、俯卧、上肢需搁在臂托上时.难以将患者覆盖完好.达不到保暖的目的。鉴此,笔者于1999年10月设计了一种上衣式手术T型被为患者上身保暖。  相似文献   
83.
用种子萌发生测法检测抗草铵膦的转基因油菜品种.通过设定一系列药剂的浓度梯度,发现在60mg/L的草铵膦选择压力下,非转基因的油菜品种基本不能萌发,而抗草铵膦的转基因油菜品种可正常萌发.由此认为60mg/L的草铵膦浓度是检测转基因油菜的最佳浓度.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检测周期短等优点,是对大样品量的转基因油菜进行初筛检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医患交流平台在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患交流平台,通过即时交流、健康讲座、视频聊天、病友沟通等,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后患肢恢复过程进行实时干预,对康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或纠正。结果:两组术后双侧上肢臂围之差、患肢外展角度、患肢麻木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医患交流平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从细菌学的角度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各个留置部位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实验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0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根据留置针留置部位和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段,分别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皮肤消毒后、拔针时)和留置针导管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①皮肤消毒后,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②3组患者拔针时穿刺部位皮肤样本细菌培养,41例有菌生长;3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均未检出细菌,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3组患者拔针时留置针导管样本细菌培养,10例有茵生长;手背组、前臂组两组患者4个时间段均未检出细菌,足背组患者T1(48h≤t<72 h)、T2(72 h≤t≤96 h)未检出细菌,T3(96 h<t≤120 h)检出4例、T4(120 h<t≤168 h)检出6例,4个时间段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内科患者留置在手背和足背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96 h,留置在前臂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20 h.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204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信息,同时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042名育龄女性中有892例患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3.68%,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最高(41.77%),患1种疾病者占30.46%,2种疾病者占19.83%,3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18%。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有关(P ﹤0.05),与婚姻状况无关( P ﹥0.05);与性生活频率、月经期性生活、避孕措施、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和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关(P ﹤0.05),而与生育次数无关(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原发性痛经和引流产史是育龄女性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P ﹤0.01),其中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是保护因素( OR =0.932,0.921),有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是危险因素(OR =1.372,1.562)。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希望获取途径排前3位的是广播电视(39.37%)、卫生宣传资料(17.38%)、QQ 微信等通讯工具(15.08%)。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较普遍,应针对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同时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妇科普查。  相似文献   
8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融合基因AnxB1ScuPA.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AnxB1ScuPA的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几种不同的宿主菌(感受态细菌BL21、Rosetta、BL21-RIL),利用IPTG(终浓度为0.5 mmol/L)诱导蛋白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凝胶扫描定量结果确定合适的宿主菌和诱导表达条件.结果:AnxB1ScuPA在具有稀有密码子tRNA的宿主菌BL21-RIL表达量较其他宿主菌为高.在菌液生长至D600=0.8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0.4 mmol/L,诱导0.5 h后加入利福平至终浓度150 μg/ml,可使蛋白AnxB1ScuPA的表达量提高至菌体总蛋白的36%.结论:通过选择具有稀有密码子tRNA的宿主菌BL21-RIL和优化诱导条件,使AnxB1ScuPA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有证据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入脑后在体内外诸多影响因素作用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成熟的胶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易获得性,多分化潜能等生物特性,使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9.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借鉴.方法 对肾内科近1年出院的1000例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为感染组(A组),无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为非感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结果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7.3%)、泌尿道(21.2%)和胃肠道(11.5%);A组患者中糖尿病所占比率、平均年龄、使用抗菌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人均天数、透析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有创检查的人均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尤以呼吸道易感染;糖尿病、高龄、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透析等均会增加肾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35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5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5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