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及3个月内腹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同时电话随访两组患儿3个月内腹泻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个月内腹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并有效预防腹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病灶对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轴突芽生和重塑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治疗组和胞磷胆碱对照组。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5 mg·kg-1)或胞磷胆碱(0.5 g·kg-1),每日1次,连续7d。采用黏贴物移除实验和足失误实验测试受累前肢(左前肢)功能状况;核磁共振(MRI)测量脑梗死体积;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顺行示踪健侧CST,检测脊髓颈膨大区健侧CST越边至失神经支配侧的纤维数量,了解脊髓颈膨大区CST轴突重塑;免疫荧光双标脊髓颈膨大区BDA标记纤维与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GAP-43),检测BDA/GAP-43共定位信号,了解脊髓颈膨大区CST轴突芽生能力。结果造模后7、14、21和28d,梓醇组和胞磷胆碱组左前肢黏贴片移除时间均比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缩短(P<0.05),左前肢失误率也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造模后28 d时,梓醇组左前肢感觉运动功能状况明显优于胞磷胆碱组(P<0.05)。造模后1和28 d,各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28 d,梓醇组脊髓颈膨大区健侧CST越边纤维占(8.5%±2.1%),较模型组(4.7%±1.3%)和胞磷胆碱组(5.5%±1.8%)明显增加(P<0.05);梓醇组脊髓颈膨大区BDA/GAP-43共定位信号明显强于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P<0.05)。结论梓醇可增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芽生和重塑能力,有助于受累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用 2019 年 9 月 ~2020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 1 个月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吞咽障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低于实验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低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 P <0.05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有利于脑卒 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组织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乳酸(lactate, Lac)和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 NAA) 的改变,以及胞二磷胆碱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异常的区域为 1H磁共振波谱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定位.结果脑缺血组脑缺血6 h后患侧Lac升高,24 h达高峰,3 d时开始降低;而NA A于脑缺血6 h即有降低,24 h降到最低,3 d后开始升高,7 d时接近正常水平,各时间点 Lac值和NA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假手术胞二磷胆碱组无Lac产生,胞二磷胆碱对NAA及ADC值无明显影响.胞二磷胆碱组患侧与健侧的表观弥散系数比率[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tio, ADCR (ADCR=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及患侧ADC值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加(P<0.05),胞二磷胆碱治疗后患侧Lac逐渐降低(P<0.05)以及NAA逐渐升高(P<0.05).结论 1H MRS 能够反映动物脑缺血后脑内代谢物的改变.胞二磷胆碱能够改善脑缺血后代谢物的变化并减轻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以急性阑尾炎首发的右半结肠癌围术期的漏诊原因,探讨提高结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36例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表现的右半结肠癌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以右下腹痛为主要表现就诊,其中30例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36例皆按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急性阑尾炎。30例术中继续探查发现右半结肠癌;6例术中再次漏诊,术后腹痛不缓解,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右半结肠癌,再次手术。3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例术中发现回盲部癌广泛转移并局部梗阻行回结肠短路手术。结论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表现的右半结肠癌易漏诊,故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应仔细探查,不能满足已发现的阑尾病变;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腹痛不缓解时及时行结肠镜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中的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ESAT-6),探讨ESAT-6在TB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2例TBM患者与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抗酸染色检查,同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的ESAT-6。结果在临床诊断TBM的42例患者中有38例脑脊液单核细胞中检出ESAT-6,47例对照组中检出4例。TBM组ESAT-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方法诊断TBM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1.49%。约登指数达到0.82。结论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特异性抗原ESAT-6用于诊断TBM,具有灵敏度、特异度高的特点,而且简单易行,有望成为诊断TBM的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7.
谢鹏  张仲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2,(14):2509-2514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