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目的比较淋巴瘤来源外泌体的3种提取方法[聚乙二醇(PEG)沉淀法、exoEasy试剂盒、超速离心法],并鉴定其形态及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PEG沉淀法、exoEasy试剂盒、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3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表达特点。结果PEG沉淀法、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能表达特征蛋白CD63、CD81,具备外泌体的基本形态特征,其中超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特征更清晰;而exoEasy试剂盒提取的外泌体特征不明显。结论PEG沉淀法适合对外泌体产量需求大的实验,超速离心法适合外泌体的功能实验,exoEasy试剂盒适合外泌体前期预实验的探索使用。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2.
海勤人员军事训练致肌肉损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海勤人员军事训练所致肌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由军事训练所致的肌肉损伤患者取合适体位后,在病变部位行纵、横等多方位扫查,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其内部血流状况。结果完全性肌肉断裂伴血肿1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肌肉部分断裂伴血肿2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5%;一般性肌肉损伤28例,初次超声检出率92.9%,复诊检出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军事训练所致的肌肉损伤诊断准确率高,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34.
急性髓性白血病合并镰刀菌感染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免疫低下患者镰刀菌感染的认识,探讨治疗方案。方法报道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镰刀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转归。结果患者女,54岁,化疗后出现发热,全身红色丘疹,组织培养见大量菌丝,涂片见大量孢子,经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病情一度稳定,但最终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镰刀菌感染是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对异常皮肤损害应尽快进行组织涂片及培养,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泻火消瘿方治疗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s,GD)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库收集泻火消瘿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集,再检索GD相关靶点集。构建泻火消瘿方治疗GD的“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及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KEGG和GO富集,预测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关联性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泻火消瘿方化合物92个,相应靶点227个。PPI网络筛选出了核心靶点18个。得到KEGG通路192条(P < 0.05),GO条目2 385个(P < 0.05),其中BP条目1 988个,CC条目255个,MF条目14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泻火消瘿方核心成分与潜在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与目前可能治疗GD药物的亲和力相近。结论  泻火消瘿方相关作用靶点及代谢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泻火消瘿方治疗G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军事训练所致跟腱断裂的价值。方法:对26例由军事训练所致跟腱断裂的患者跟腱行纵向和横向滑行扫查,并与健侧跟腱作对比。结果:18例跟腱完全中断,8例部分断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军事训练所致的跟腱断裂可确定其断裂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组织因子(TF)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W)检测28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阳性表达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膜表面TF的活性,并与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TF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冠心病患者血细胞膜表面TF的表达及活性增强,提示血细胞来源的TF可能参与冠心病病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72岁。于2006年8月2113因烦渴、多尿7年,全身骨骼疼痛半年,上腭肿痛1个月就诊我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尿量增多,每13饮水及总尿量5000ml左右,就诊于杭州市第一医院,行禁水试验无反应,加压素试验有反应,头颅MRI示垂体柄有异常增强,诊断为尿崩症,口服去氨加压素片后症状完全缓解,一直服用至本次就诊时。半年前出现全身骨骼疼痛,活动尚可,疼痛定位不清,与体位无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在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不仅在组织水平,而且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1],组织因子(TF)是凝血过程的始动因子,以往认为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而现在发现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能自身合成的TF,血小板亦含有TF[2],后两种细胞含有的TF在T2DM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40.
大肠超声显像液灌注(UBCE)腹部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直肠良恶性肿瘤与普查共521例,经手术、纤维肠镜活检病理诊断及气钡双重造影与钡灌肠证实,超声对中晚期癌肿的发现率100%,与病理符合95.4%,定位准确性96%;早期肠癌仅2.9%。结直肠息肉<1.0cm检出率74%,1.1~2cm96%。频率5MHz检出最小息肉0.6cm×0.4cm,肠癌0.8cm×1.4cm。按癌肿浸润肠壁程度超声分期与病理符合率75.2%。详述了结直肠癌,息肉,良性肿瘤,肠壁间病变的超声图像与鉴别方法。大肠病变超声普查发现器质性病变4.9%;占高危人群的9.6%与病理符合81.6%,其中2例大肠癌;并发现血吸虫病大肠的超声表现。对沿海农渔村及血吸虫流行区普查,证实UBCE超声检查不受条件限制,可广泛用于基层,是早期诊断大肠肿瘤简便、有效的过筛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