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上皮-间叶转换(EMT),探讨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23例鼻咽癌及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癌中E-钙黏连蛋白(E-cd)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鼻咽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33/53)、60.4%(32/53)和84.4%(65/77)、27.3%(21/77)。转移组与非转移组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鼻咽癌原发灶与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灶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imentin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具有上皮-间叶转换(EMT)样作用,同时其EMT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R2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NR2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肾活血组及奥拉西坦组。给药4周后,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NR2A及其m 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R2A及其m RNA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滋肾活血组及奥拉西坦组NR2A及其m 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滋肾活血方可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上调NR2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谢乐  康双琴 《陕西中医》2002,23(11):1052-1052
从生理上讲女子有经、孕、产、乳的特点 ,故机体长期处于“气有余、血不足”的失衡状态。肝体阴而用阳 ,体阴者 ,主藏血 ,用阳者主疏泄。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 ,肝气郁结 ,易出现乳胀、乳痛等症。肝气的疏泄与情志有关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则气机调畅 ,血运畅通 ;情志舒畅 ;若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则心情抑郁 ,多愁善感或烦躁易怒。肝气郁滞 ,易克乘脾土 ,引起脾的功能失调。《血证论》云 :“木之性主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而水谷乃化 ,故肝不能疏泄水谷 ,荡湿中满之证 ,在所难免。”木郁克土 ,脾虚运化失职 ,水液内停 ,溢…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软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软骨瘤(ST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ST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局部压痛,术后罕见复发.影像学显示,与骨无关联的软组织内肿块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镜下肿瘤组织境界清楚,分叶状,由成熟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构成,可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黏液变及囊性变;软骨瘤细胞形态不一,多无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少数软骨小叶周边梭形间质细胞密集,无胞周空晕或陷窝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成熟软骨细胞及梭形软骨细胞还部分表达S100及CD34;软骨结节周边梭形间质细胞部分表达a-SMA、MSA及CD34,散在表达CD163;透明软骨基质CollagenⅡ表达程度不等,Collagen Ⅰ及CollagenⅢ呈阴性表达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纤维软骨基质及钙化区表达Collagen Ⅰ及CollagenⅢ,CollagenⅡ表达阴性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结论:ST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软骨性肿瘤,STC的形成可能最初由间充质细胞演化为具有CD34阳性表达的梭形间质细胞,继而向软骨方向分化形成STC,但这一演化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miRNA和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乐  姜汉国 《医学综述》2009,15(10):1505-1507,1519
微小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小RNA,通过干预mRNA翻译的方式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揭示,miRNA由其下游基因介导,参与肿瘤细胞的活动及相邻微环境的变化,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就miRNA的主要特点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各地不一。病程10—20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50%可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往往呈进行性发展直到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的趋势。当前,国内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尚无有效的治法,  相似文献   
18.
谢乐  伍大华  曹思佳  刘涵 《中医药导报》2021,27(1):163-166,170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历代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阳祛风、息风通络、养血活血等。结论: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辅以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0岁。背部疣状斑块8年。8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一孤立性疣状斑块,无自觉不适,近1年来斑块渐增大,自行到医院要求行斑块切除术。发病前局部无外伤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查体:背部可见一大小为5.5 cm×3 cm×1 cm的灰红色丘疹样疣状斑块,表面粗糙,多结节状,无明显压痛,部分疣状突起可推动,质中。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