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贲门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以其中40例患者癌旁非肿瘤胃组织(离癌灶边缘>5 cm)为正常对照,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TIMP-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寿命表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贲门癌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MMP-2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66例)和40.0%(16例)(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正相关,与贲门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TIMP-3在贲门癌和癌旁对照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56例)和95.0%(38例)(P<0.05),其在贲门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期负相关,与患者预后正相关.结论 MMP-2表达增加及TIMP-3表达缺失,在贲门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2与TIMP-3,有助于了解贲门癌的发展和评估贲门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3?01?01至2009?05?31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B超表现为低回声团块,难以与胰腺癌鉴别;而在CT动脉期可表现为增强病灶,又难以与神经内分泌肿瘤鉴别。(2)术后病理大体标本表现为边界清晰,切面灰黄,伴有灰红色坏死区域肿块。镜下为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的成片状排列。(3)1例病人术后11个月死亡,另2例病人随访至2009年5月,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2个月,现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的共同特点为B超表现为低密度团块,CT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增强病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既往病史及CT检查。根治性胰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状况仍难确定,通常认为若无复发、转移,则有望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3.
目的原肌球蛋白是肌球蛋白主要相关蛋白之一,在细胞骨架与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原肌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瘢痕挛缩的产生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8年7月48例患者不同时期增生与非增生瘢痕组织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瘢痕相关基因——原肌球蛋白基因特异片段,制备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制备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原肌球蛋白基因在3、6个月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阳性细胞比例也高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原肌球蛋白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主因"气促5 d"于2014年3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3月11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粘液状痰、量少,并逐渐出现气促,夜间不能平卧入睡,伴心前区疼痛,为阵发性刺痛,每次持续10 min左右,无放射,休息后能逐渐缓解。同时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4℃,当地医院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并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经"抗感染、化痰"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均有好转,但气促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3月15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门诊,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口服"盐酸曲美他  相似文献   
3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报道陈君雪,徐俊华,许雪峰,秦净,吴肇汉(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普外科)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疤痕小、效果好等优...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胰腺术后主要并发症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胰腺肿瘤专业组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341例行胰腺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各项住院费用。统计胰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出血、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颁布的胰腺术后并发症定义和分级进行评估。分析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及其等级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 341例病人中,156例(45.7%)发生不同程度的胰瘘、15例(4.4%)发生胆瘘、35例(10.3%)发生胃排空延迟、17例(5.0%)发生出血并发症。未发生胰瘘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38224元(人民币,下同),随着胰瘘级别的逐渐升高,住院费用逐渐增加,C级胰瘘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03293元,其中药品费用、ICU费用、住院床位费用增加最明显。不同胰瘘级别的住院费用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胰瘘级别与住院费用的增长呈正线性相关(P<0.05)。无胆瘘病人的住院费用为38758元,而发生胆瘘病人为53206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胃排空延迟病人的住院费用为37992元,而发生胃排空延迟病人为51857元,以药品费用和住院床位费用的增加最明显,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尤其是胰瘘)增加了病人的住院费用。胰瘘级别与住院费用的增加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运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对胰腺癌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蛋白质差异分析,寻找新的胰腺癌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组 (I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和对照组 ,术后 12、2 4和 36h处死 ,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脾动脉血流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取大鼠胰腺病理标本 ,进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 ,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AP时 ,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明显下降 (vs对照组P <0 .0 1)。吲哚美辛明显改善了胰腺血流 ,同时改善了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 (vsSAP组P <0 .0 1)。吲哚美辛治疗干预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 (vsSAPP <0 .0 1) ,同时治疗组各时点胰腺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 (P <0 .0 1)。结论 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SAP时存在着胰腺细胞凋亡 ,胰腺细胞凋亡和胰腺的病情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9.
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收集1991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508例胰腺癌病例;由同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及非激素代谢异常类的770例病例组成对照组。比较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正常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并分层分析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内有和无糖尿病者性别、年龄无差异。不同胰腺癌部位及分化程度者糖尿病比例也无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总体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显著(33.465比8.83%,P<0.01,相对危险度=5.19),分层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2年者与>10年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5.25;P<0.01,相对危险度=7.71)。结论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是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AF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对现有的治疗手段也提出了挑战。上游治疗实质上是近年来提出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和治疗AF的一种新方法,即针对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等途径产生影响[1],贯穿于所有类型AF的各个阶段,从而减轻/逆转心房重构,其本质就是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