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31.
背景:指根麻醉是中小成人手外伤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而近年来,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逐渐被推崇,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与指根麻醉在急诊成人手外伤临床麻醉效果。 方法:经筛选共60例急诊成人手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组与指根麻醉组,麻醉全由同一名医生完成。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成功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并观察记录相关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传统指根麻醉效果均确切。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操作时间、局麻药用量、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方面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组优于指根麻醉组(P < 0.05)。结果表明改良屈指腱鞘内麻醉较传统指根麻醉更方便,患者痛苦较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2.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9月应用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随访46例,平均随访2.5年,按Moon植骨成功的观察标准及胸腰椎结核的治愈标准,对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结核中毒症状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5)。平均12 d后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为60%、12~18个月骨性融合率为90%。28例合并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为98%。结论: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够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33.
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腰痛作为一种多发病 ,病因一直未明。本文通过对腰椎小关节解剖的回顾 ,从而对引起下腰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1 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学脊柱的关节由椎间盘的微动关节与关节突关节组成。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及其表面的透明软骨与周围的软组织一同构成了关节突关节。腰椎关节突关节由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 ,通常认为L1~L4脊神经的后内侧支自脊神经发出后 ,经横突与关节突交界处向后走行 ,环绕上关节突的根部并经由横突、关节突、乳突—副突韧带 (mamillo acccssoryligmcnt)构…  相似文献   
34.
背景:体内外研究都已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分化、诱导异位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控制哺乳动物骨骼不同形态特征形成的功能。目的:使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基因枪进行局部基因注射以治疗陈旧骨缺损。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陈旧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按所截骨长度均分1.5 cm组、2.0 cm和2.5 cm组。各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于转染后1,3,8,9周拍摄X射线平片,1,3,8和9周取骨折间软组织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Western blot检测,于1,3,8和9周时取标本大体观察,评价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发现治疗组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组。②治疗组转染后1,3,8,9周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定量,各时间点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应用基因枪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局部转移治疗陈旧骨缺损效果明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有严重移位的陈旧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12岁,平均10.5岁,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侧或后外侧手术切口,手术中彻底清除断端周围骨痂,充分显露骨折端,在反牵引带的帮助下,采用折顶法反复、逐次的松解神经、血管、肌肉的张力,观察牵引状态下患肢末梢的血运情况作为反映血管神经张力的一个指标,待软组织可以逐渐适应高张力的情况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自体松质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给予抗炎、抗凝、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对患儿的骨折愈合情况、畸形矫正情况及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3年.手术后3、6、12、20个月常规拍摄患肢的X线片.随访期结束时,所有病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畸形完全得到矫正,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已完全负重、下地行走,患肢缩短1~2cm,平均1.2 cm,行走时正常步态,骨折邻近的膝、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对于具有合适手术适应证的、伴有严重移位畸形的儿童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中应注意病例的选择、轻柔操作,采用逐次折顶复位,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手术后给予于适当的辅助治疗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临床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并观察兔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情况.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8 ±0.2)kg,共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18只,分别建立兔左桡骨中段0.5、1.5、2.0、3.0 cm的骨缺损模型,造模同时将所截除骨段保留并取少量骨旁组织,造模时间记为0周,其后于1、3、4周时处死各组动物6只,取骨缺损周围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BMP-2含量,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的骨愈合情况.结果 建模1周时各实验组骨缺损区组织BMP-2成份和0周时相比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3周时(A、B、C、D)4组分别增加了556.1%、385.9%、272.2%、171.2%.BMP-2成份分泌量均达峰值,4周时BMP-2含量较前明显减少(P<0.05),同时,BMP-2的含量随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骨愈合情况和时间、骨缺损长度亦有关.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有可比性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这种较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客观动物模型,为探索人类骨折愈合机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理论依据.BMP-2是骨折愈合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7.
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开展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以提高实习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研究。文章通过对32名采用骨科学与影像学联合教学的实习生与35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教学结果进行比较,认为该方法在提高学生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记忆,培养其临床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教学质量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