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12月在门诊就诊的不育患者中,将少精子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玄驹胶囊和五子衍宗丸口服,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运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密度、活力.以改良巴氏染色法将精子染色后运用CASA检测精子形态变化.结果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组精子密度、活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和精子头部畸形率降低(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能够提高精子密度、活力及活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和精子头部畸形率,且效果优于中药传统复方五子衍宗丸.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氧化酶10(COX10)基因在非梗阻性人无精子症及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包含有人COX10及RBM、EIF1AY等基因的微矩阵芯片对人正常睾丸及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谱进行了研究:通过RT-PCR方法获得两种组织mRNA,再分别用Cy5-dUTP及Cy3-dUTP标记制备cDNA探针。两种探针混合后与包含有人4096条cDNA序列的cDNA微矩阵芯片杂交,经扫描、计算机处理分析比较杂交结果;随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COX10mRNA在10例正常生育及3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128个可能与无精子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个基因表达上调,72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COX10下调明显。与cDNA微矩阵杂交结果相同,原位杂交证实COX10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生精细胞中表达强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结论:COX10可能在无精子症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DNA微矩阵技术可以应用于筛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相关基因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7例.平均年龄28岁.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上至同侧肾静脉水平,下至同侧髂总血管分叉处,外至同侧输尿管内侧,内至腹主动脉.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肿瘤标志物,患者术后射精功能等情况. 结果 7例淋巴结清扫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80~127 ml,平均95 ml,均未输血.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肠梗阻和淋巴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由术前15~1247 μg/L降至术后的2~8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术前5~59μg/L降至术后的0.5~2.5μg/L.7例术后10~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2~26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基因敲入(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 对于来自KIMAP和TGMAP的肿瘤标本进行了基因芯片分析和比较.结果 基因芯片分析证明,在KIMAP中免疫应答基因高表达,而TGMAP晚期肿瘤(26~32周)中与神经内分泌肿瘤(NE)分化相关的基因占主体,而NE肿瘤在人类前列腺癌中少于10%.人类前列腺癌的几个肿瘤标记物基因在KIMAP中均可检测到(在TGMAP中缺乏),包括hepsin、maspin、Nkx3.1、CD10和PSP94等.结论 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转染α-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干涉载体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pSilencer/AMACR1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iRNA干涉载体瞬时转染PC-3前列腺癌细胞系后,36 h细胞增殖率开始明显下降,软琼脂集落形成减少,流式细胞分析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88.6%),Annexin V-FITC法示早期凋亡细胞率68.3%.结论 利用RNA干涉技术抑制了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的增生,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前列腺癌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万艾可治疗肾移植术后受者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8~52岁、术后6月以上及血肌酐133μmol/L以下的已婚男性肾移植受者128例,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对患者肾移植术后的性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存在ED者先行心理治疗3个月,无效者用万艾可治疗6个月,对他们的性生活状况进行随访并作出评分。结果:128例肾移植受者中,58例存在经心理治疗无效的ED,万艾可治疗半年后IIEF-5评分中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对血肌酐、环孢素A谷值浓度无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万艾可治疗肾移植术后E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构建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前列腺癌PC3细胞亚株。研究PDCD4分子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扩增PDCD4编码区片段,克隆入pENTRA-3C入门载体,利用LR clonaseⅡ重组酶将目的基因片段转接入pLenti-6.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相应的慢病毒,以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pLenti-6.3-mCherry慢病毒载体包装的慢病毒为对照,感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通过杀稻瘟素(blasticidin)筛选出能够稳定过表达PDCD4蛋白的细胞亚株。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CD4蛋白的表达量,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ti6.3-PDCD4。利用重组慢病毒表达系统筛选稳定过表达PDCD4蛋白的细胞亚株,并用Western blot法进行了验证。MTT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DCD4高表达的PC3细胞亚株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PDCD4分子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PDCD4的PC3细胞株。过表达的PD-CD4分子可以显著抑制PC3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8.
肾移植术后血清IL-18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环孢霉素A(CsA)中毒时血清白介素-18(IL-18)的变化, 探讨IL-18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法对9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 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 10 d左右基本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血清IL-18持续升高, 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 治疗无效者, 血清IL-18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 IL-18也显著升高, 与急性排斥反应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而CsA中毒时, IL-18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IL-18有助于用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
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蛋白P—gp1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2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P-gp170的表达。结果: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gp170的表达阳性率为4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化疗后复发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结论:P-gp170介导的多药耐药是膀胱癌腔内灌注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