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本文对REM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图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惊恐障碍的共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与单一障碍相比 ,共病障碍患者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精神障碍共病研究成了当前精神病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流行病学责任区研究 (ECA)资料提示 ,惊恐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约 10 % ) ,其中 6 7%的惊恐障碍 (114 / 171)共患其它精神障碍。本文就惊恐障碍共病有关问题作一综述。1 惊恐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1~ 5]有研究显示 ,2 4 % (7%~ 6 1% )的惊恐障碍患者共患抑郁障碍 ,其中恶劣心境较抑郁症 (MD)更常见。然而 ,惊恐障碍患者伴有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状 (…  相似文献   
103.
共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 共病的概念[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共病 ,在精神病学领域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 ,指的是多个独立精神疾病共存涉及到病人的全部症状、体征和病程。早在 1970年 ,Feinstein首次提出“共病 (comor bidity)”这一概念 ,将它定义为“同一患者患有索引疾病之外的其它任何已经存在或发生在索引疾病过程中的疾病”。Winokur(1990 )认为“广泛运用于精神科的共病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疾病的多种形式或两种综合征同存于一个个体是可能的” ,将共病的概念扩大到了共存的综合征。2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系统[2~ 4 ]与共病诊断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氮丙嗪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行为及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治疗6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5-HT水平,以MOAS评定治疗前后外显攻击性行为。结果 奥氮平组治疗后血浆5-Hr显著高于氯丙嗪组,MOAS评分显著低于氯丙嗪组。5-HT水平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结论 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予以奥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因学等方面的相似性,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素Medline 1993-01/2004-12的有关老年期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章,检索词“depression,senile,Alzheimer disease”, 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老年期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文章,并对之查找全文、分析总结。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英文文献369篇,其中25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收集到中文文献25篇,其中3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老年期痴呆与老年抑郁症(大多为晚发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在1%和20%-3%左右。大约35%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认知损害,17%- 2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以抑郁为首发症状,通常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病史,起病较快,发展迅速,病程不超过6个月.认知水平呈现波动性,对于愉快的环境或气氛,不能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首先出现记忆力减退,有痴呆家族史。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发展。精神检查比较合作,尽量掩饰自己认知功能下降,对愉快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阿尔茨海默病与抑郁症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抑郁症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携带载脂蛋白Ea4等位基因、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积极治疗抑郁症,将有助于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但有时难免求而不得。不过,人体里有一种“激素”,科学研究证实,心情低落时,通过各种形式刺激这种化学物质释放,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人的“七情六欲”受“情绪激素”影响吃到美食,开心得手舞足蹈;陷入爱情,情不自禁地拥抱;一场球赛,踢得酣畅淋漓……这些美好愉悦的场景中,都离不开“情绪激素”。  相似文献   
107.
<正>躯体化症状(somatization symptoms)是指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但不能用已知的生理学或医学知识解释,将其归咎于躯体疾病,从而不断寻求医学帮助~([1])。躯体化症状缺乏临床病理学证据或与病理改变不相符,病人往往对躯体化症状过分担忧,高度关注健康状况,造成主观痛苦,在求医问诊上消耗过度的时间和精力。躯体化症状甚至会影响病人的社会功能,导致预后不佳。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躯体疾病多,服用药物多,同时也是情绪障碍的高危人群;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老年人习惯于压制内心的情感表达,这些导致躯体化症状在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的发病及抗抑郁剂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275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或帕罗西汀片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及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和疗效;抽取所有患者及202例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OMTval158 met各突变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研究组的Met/Met、Val/Met、Val/Val基因型及Met、Val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治疗组的痊愈组和非痊愈组之间及和正常对照组的COMTval158me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COMTval158me基因多态性可能和抑郁症的发生、疗效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并探讨其与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肥胖以及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入组患者组125例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组59例。提取两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脂联素(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免疫酶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脂联素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显著性(χ^2=0.723,0.257;P=0.697,0.613)。携带TG/GG基因型患者的BMI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3.53±2.77vs22.37±3.11,P〈0.05),且携带TG/GG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67±0.85vs2.28±1.15,P〈0.05)。携带TT和TG/GG型基因的患者之间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其他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HOMA—IR并不相关。结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脂代谢异常相关,但不是影响血糖代谢障碍的基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0.
抑郁症和冠心病共病的可能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情绪、性格因素(如焦虑、抑郁、愤怒和敌意)和慢性生活压力(如社会经济地位低、社会支持差、工作压力、婚姻压力和养育压力)等关系密切[1].现已有研究证实抑郁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冠心病患者预后恶化.本文就抑郁症和冠心病共病的可能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