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目的观察常规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与常规FFDM+点压放大诊断乳腺良、恶性微钙化的价值。方法纳入200例存在乳腺微钙化的女性单侧乳腺单个病变患者,分析其FFDM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比较常规FFDM与常规FFDM+点压放大诊断乳腺良、恶性微钙化的效能。结果常规FFDM与常规FFDM+点压放大所示乳腺微钙化形态、大小及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部分点压放大后显示腺体内不对称致密影较好。常规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微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74,0.87)],常规FFDM+点压放大的AUC为0.83[95%CI(0.77,0.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39)。常规FFDM诊断乳腺前、中及后部良、恶性微钙化的AUC分别为0.77[95%CI(0.57,0.97)]、0.81[95%CI(0.71,0.91)]及0.82[95%CI(0.72,0.93)],常规FFDM+点压放大的AUC分别为0.89[95%CI(0.71,1.00)]、0.78[95%CI(0.67,0.89)]及0.86[95%CI(0.78,0.94)],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7、0.44、0.64,P=0.07、0.51、0.42)。结论常规FFDM与常规FFDM+点压放大诊断良、恶性乳腺微钙化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网络培训平台在北京市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Ⅰ阶段考试前约1年的时间针对全体北京市放射科住院医师进行网络培训,对网络培训平台访问量、访问人数、观看时长及受众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对考生培训平台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问题包含考生是否喜欢网络培训方式及网络培训平台是否可补充日常工作的病例病种等。结果对视频课程及PPT课程,课程访问量明显多于访问人数(P<0.001),课程时长与平均实际观看时长相比,无差异。几乎所有的课程均可看到放射科以外的其他科室成员访问。学生普遍喜欢网络培训平台这一授课方式,认为培训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一阶段考试有所帮助。2018年北京市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Ⅰ阶段考试成绩为平均分86分、通过率为87.8%,高于2017年考试成绩84.5分及通过率85.3%(p=0.380)。结论网络培训平台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认可度较高,对考生通过Ⅰ阶段考试有所帮助,在今后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模块式教学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核心胜任力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并以“医学人文素养模块课程”为例,利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对2016年与2017年模块课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设置“医学人文素养模块课程”并且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使得课程满意度有大幅度提升。学员认为模块课程有助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养成,能够有效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过程管理。但对于课程内容、形式的优化以及长远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与采用并行采集(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技术的压脂T2加权自旋回波(T2 weighted turbo spin echo imaging,T2WI TSE)序列进行比较,评价同时多层成像(simultaneous multi-slice,SMS)技术用于大腿肌肉磁共振压脂T2WI TSE序列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研究共纳入正常志愿者19例及因病情需要行大腿肌肉磁共振检查的患者8例,共27例受试者。采用3.0 T磁共振进行检查。在同一次检查中,分别采用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及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对受试者的大腿进行轴位扫描。采集时间分别为: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 min 20 s,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2 min 28 s。获得的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测量。在两组图像中相同的层面测量大腿肌肉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测量位置为右侧股内侧肌,ROI面积1 cm2。分别计算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SNR=SI/SD。同时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采用5分法。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SD及SNR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评价不同观察者判断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6时,认为不同观察者间一致性好。结果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其噪声明显低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37±0.25 vs.1.57±0.33,P=0.032);两组图像SNR无显著差异(41.50±15.75 vs.46.23±10.89,P=0.085)。2名观察者对两组图像给出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者1,P=0.317,观察者2,P=0.527),两组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5,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82)。结论采用SMS采集技术对腿部肌肉进行压脂TSE扫描,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SE序列比较,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不降低SNR,可获得类似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应用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的一致性,探讨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所得的数据用于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3-12/2004-05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病房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均自愿参加。全部患者均行心脏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重建图像来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一致性。结暴:按意向处理分析,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依据Bland-Altman法,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的差值分别为(-4.4&;#177;11.8)mL,(0.8+6.8)mL和-0.018&;#177;0.038,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范围分别为-28.019.2mL,-12.8~14.4mL和-0.094~0.058。即多层螺旋CT测得的结果比超声心动图结果大0.058或小0.094以上的可能性均小于5%。结论: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某些参数方面虽有一定差异,但两者均非金标准评价体系,因此两者的一致性范围可被临床接受,故本结论可以证实多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6.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其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应用价值不断提高.作者对这一新技术原理、目前的临床应用及新技术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对直肠癌磁共振术前T1和T2分期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或T2分期的直肠癌患者81例,男51例,女30例,平均年龄(64.2&#177;12.2)岁。其中,45例(男30例,女15例)使用开塞露,36例(男21例,女15例)未使用开塞露。分别分析两组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并比较两组MRI T1、T2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T1+T2分期的敏感度。结果 Kappa检验证实两组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均为中等,K值分别为使用开塞露组0.693,未使用开塞露组0.537。使用开塞露组直肠癌磁共振T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分期:76.5%、92.9%、86.7%、86.7%、86.7%;T2分期:78.6%、76.5%、86.7%、84.5%、68.4%;T1+T2分期的敏感度为:77.8%。未使用开塞露组直肠癌磁共振T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分期:57.1%、95.5%、80.6%、88.9%、77.8%;T2分期:77.3%、57.1%、69.4%、73.9%、61.5%;T1+T2分期的敏感度为:69.4%。统计分析证实使用开塞露组T1分期的敏感度及T2分期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未使用开塞露组(P〈0.05,单侧)。结论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能够明显提高直肠癌磁共振T1分期的敏感度、T2分期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T1和T1+T2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建议作为直肠癌磁共振检查的肠道准备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宫颈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宫颈鳞癌33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为6、20和7例),宫颈腺癌8例。所有患者均行3.0TMRI多b值DWI扫描(b=0、20、100、200、500、800、1200、1500s/mm2),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㈧),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宫颈癌中的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分别为(0.39±0.14)×10-3mm2/s、(52.31±26.11)×10-3mm2/s、0.46±0.12,宫颈腺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分别为(0.73±0.13)×10-3mm2/s、(18.05±11.13)×10-3mm2/s、0.34±0.06,宫颈鳞癌和腺癌的ADCslow、ADCfast及Ffas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鳞癌ADCslow分别为(0.56±0.15)×10、(0.39±0.09)×10-3和(0.22±0.07)×10-3mm2/2,两两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结论:ADCslow、ADCfast及Ffast有助于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ADCslow值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9.
_目的:探讨双源 CT 双能量腹部虚拟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源 CT 行腹部双能量增强扫描诊断为脂肪肝的77例患者的平扫期(120 kV)及虚拟平扫(VNC)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运用门脉期双能量(100及140 kV)图像重建而来。选择肝门层面测量真实平扫(TNC)与 VNC 图像上肝右叶、肝左叶、脾脏、下腔静脉的 CT 值及噪声,并在肝门层面测量上腹部前后径及左右径。记录整个扫描和平扫期对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 TNC 与VNC 图像间各 CT 值及噪声的差异,分析两组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及平均径的关系。分别用肝/脾 CT 值比<0.8、肝/下腔静脉 CT 值比<1.0,做为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比较 TNC 和 VNC 图像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一致性。结果:VNC 图像上肝左叶、右叶及脾脏的 CT 值均高于 TNC(P<0.01),差异小于10 HU。VNC 图像上各部位噪声均低于 TNC。TNC 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平均径均有中等相关性(r=0.562,0.608,P<0.01);在 VNC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上述径线值相关性弱。用肝/脾 CT 值比<0.8作为诊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VNC 与 TNC 图像诊断重度脂肪肝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591;用肝/静脉 CT 值比<1.0作为诊断标准,两种图像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458。用 VNC 代替 TNC 图像,可降低24.2%的总扫描剂量。结论:VNC 图像与 TNC 图像在诊断中重度脂肪肝上具有中等的一致性,推荐运用肝/脾 CT 值比<0.8这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变化与腹部受累器官CT形态变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诊断为AIP且相关资料完整患者的血清IgG4水平、胰腺及腹部胰外受累器官CT形态变化, 并分别根据其变化趋势将患者区分为好转与无好转, 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血清IgG4水平变化趋势、胰腺形态变化趋势与腹部胰外受累器官形态变化趋势三者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血清IgG4水平变化与胰腺形态变化趋势一致者13例, 不一致者6例, 一致性检验P=0.169;血清IgG4水平变化与腹部胰外受累器官形态变化趋势一致者15例, 不一致者4例, 一致性检验P=0.013;胰腺与腹部胰外受累器官形态变化趋势一致者15例, 不一致者4例, 一致性检验P=0.020。  结论  血清IgG4水平与腹部胰外受累器官形态变化趋势、胰腺与腹部胰外受累器官形态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 血清IgG4水平与胰腺形态变化趋势一致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