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76.0%),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占86.0%),耐药率最高的3种抗生素分别为氨曲南(96.0%)、妥布霉素(92.0%)、亚胺培南(84.0%),耐药率最低的3种抗生素分别为米诺环素(0%)、环丙沙星(8.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结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往往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临床实验室应加强该菌的耐药性检测,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神经内科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及MRI数据,全面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 MRI共检出81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包括额叶11处,顶叶8处,颞叶6处,枕叶4处,基底节17处,丘脑14处,脑干15处,小脑6处。CT共检出35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χ2=64.2414,P<0.01)。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多见(46例),其中39例为单发病灶,2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最大径线<5 mm者25例,5~10 mm者38例,10~15 mm者18例。CT图像上,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MRI图像上,病灶呈等或略长T1信号,略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称为狂犬病暴露[1]。为了解  相似文献   
44.
兰莉  郑宏  董琼兰  唐波  欧宁 《重庆医学》2012,41(9):911-9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将其作为高血压组按PPI大小分为PPI≤0.400组、0.4010.600组,选择同期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受检者血压、颈动脉IMT、血清hsCRP水平、腰围、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等。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腰围、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脉压差、颈动脉IMT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随着PPI的增大,脉压差、颈动脉IMT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PPI呈显著相关(r=0.839,P<0.05),PPI和IMT与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r=0.653、0.671,P<0.05)。结论 PPI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血压参数;hsCRP可能是影响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5.
何大川  董琼  王波  蒲青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152-115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骼肌萎缩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法比较健康组、COPD非萎缩组和COPD萎缩组临床特点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 COPD萎缩组患者患COPD年限长、呼吸困难评分高、运动耐力下降,体重指数、脂肪质量、脂肪指数、去脂肪质量、去脂肪指数、肺功能均下降(均P〈0.01),血清TNFa及IL-8升高(均P〈0.01)。血清IL-8及TNFa与运动耐力,身体组成及肺功能负相关。结论 COPD骨骼肌萎缩患者患COPD年限长,运动耐力下降,肺功能下降,身体组成发生改变。血清炎症因子TNFa及IL-8升高与COPD骨骼肌萎缩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提高对HIV相关肺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方法对某市中心医院近5年来确诊的34例HIV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相关肺疾病的发生率,并比较有/无相关肺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组HIV患者中以男性中青年多发,占82.35%;相关肺疾病的发病率高,为67.65%,以急性感染为主;出现相关肺疾病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疾病患者(26.09%掷18.18%,P=1.000)。临床以发热、咳嗽及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结论对既往身体健康的中青年患者,若出现反复发热、咳嗽、气促甚至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应及时检查HIV抗体,减少HIV漏诊。  相似文献   
47.
何大川  董琼  王波  浦青  高涵  谢勇 《华西医学》2012,(12):1837-1839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的6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36)和对照组(B组,n=33),A组在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治疗起始及结束分别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住院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果,A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CAT评分、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吸入噻托溴铵,疗效显著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和总结有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材及饮片硫黄熏蒸的现状、机制、危害、检测方法及硫黄熏蒸对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成分、药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保证硫黄熏蒸在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贮藏中的合理使用,保证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和用药安全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49.
向莉利  董琼珍 《云南医药》1998,19(6):427-428
近年来利用B超诊断乳腺肿块日益增多,寻求良恶鉴别的诊断方法,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应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乳腺肿块进行了分析,证明用高频超声探头对乳腺肿物早期发现和良恶性判断均有价值,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估内科胸腔镜联合CO2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及资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结核包裹性胸膜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57例。观察组采用内科胸腔镜联合CO2 冷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改善(P 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肺功能较1个月均改善(P 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时期改善(P 值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χ^2=13 675,P <0.05)。观察组出现1例频发房性早搏,9例胸痛需要止痛药物,1例轻度非感染性发热。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CO2 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疗效优于常规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