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徐玉川  杨群  董丹丹  李科 《四川医学》2005,26(6):629-631
目的回顾总结本院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因肾病进行肾活检穿刺的标本,了解病理类型和年龄的分布。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的组织学分型方案,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140例肾活检病人平均年龄40.5岁(13—70岁)。男性占51%,女性占49%。原发性肾小球病占80%,继发性肾小球病占19.3%。小管间质性病变占0.7%。原发性肾小球病中,IgA肾病发病率最高(50%),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最多(11%)。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病仍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多见。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其它少见的肾脏病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急性砷暴露小鼠尿砷排泄及其甲基化代谢模式。方法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一次性灌胃染毒亚砷酸钠(NaAsO2),染毒剂量为2.5、5.0、10.0、20.0 mg/kg,染毒时间为12、24、48、72 h。染毒结束前一天将小鼠放入代谢笼并收集24 h尿样(12 h组收集12 h尿样)。采用超低温捕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尿中的无机砷(inorganic arsenic,iAs)、一甲基砷(monomethylated arsenic,MMA)和二甲基砷(dimethylated arsenic,DMA)含量,并计算iAs%、MMA%、DMA%、一甲基化率(primary methylation index,PMI)和二甲基化率(secondary methylation index,SMI)。结果急性砷暴露小鼠,随着染砷剂量增加,尿总砷(T-As)含量、iAs%、MMA%明显增加,DMA%和SMI逐渐降低,PMI基本保持不变;而一次性砷染毒后,随时间的延长,尿T-As含量、iAs%、MMA%逐渐降低,DMA%、PMI和SMI明显增加。24 h内尿砷大部分排泄,其百分含量及甲基化率都基本在同一水平,48 h和72 h的尿砷排泄量很少,其百分含量及甲基化率都基本一致。结论急性砷暴露小鼠尿砷排泄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高砷暴露可以抑制砷的甲基化代谢;24 h内尿砷含量可作为判断急性砷中毒体内砷负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5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保持冲洗及引流通畅和有效负压吸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Ⅲ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和恢复健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现查阅大量文献,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主要针对淋巴结转移灶,但转移灶中肿瘤细胞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异质性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有关食管鳞癌MDR的研究多限于肿瘤原发灶,其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MDR是否存在异质性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MDR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4例食管胸段鳞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分别进行MDR相关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LRP)、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甘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同一患者MDR相关蛋白在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和耐药的差异,分析其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肿瘤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LRP、P-gp、TS、TOPO-Ⅱ、GST-π表达和耐药不一致率分别为63.0%和26.9%、42.6%和22.2%、48.1%和25.9%、50.0%和29.6%、18.5%和1.9%。LRP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其余4种蛋白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没有差异,GST-π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表达。MDR相关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鳞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存在MDR的异质性现象。对淋巴结转移灶检测MDR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食管鳞癌术后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尖锐湿疣继发鳞状细胞癌变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龟头或外阴尖锐湿疣久治不愈,HPV基因亚型检测4例为高危型16/18型,病理组织切片显示,Ki-67强阳性表达,P53蛋白高表达。结论有慢性迁延病史的尖锐湿疣患者,结合病理组织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鳞状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cepter,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DP法(labele ddextran polymermethod)检测48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及20例正常表皮中EGFR的表达及分布特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方法)检测EGF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EGFR表达均较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分布于除角质层以外的表皮各层,而正常表皮表达阴性或仅在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寻常型银屑病组EGFR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表皮。结论 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提示其与银屑病的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HLA-G蛋白,筛选出分泌抗HL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得到抗HLA-G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5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HLA-G的表达,分析HLA-G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宿主免疫反应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HLA-G在乳腺癌患者的表达率为66%(155/235),HLA-G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HLA-G阴性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高于HLA-G阳性病人。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LA-G有较高表达,HLA-G的表达与宿主免疫反应及乳腺癌的预后有关,HLA-G的表达可能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用P63、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鸡尾酒(P63 α-SMA)法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探讨其在辅助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癌中的意义.方法对6例导管原位癌和84例浸润性乳腺癌进行肌上皮细胞染色,其中浸润性癌制作成组织芯片,样本直径0.6 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P63、α-SMA和鸡尾酒(P63 α-SMA),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鸡尾酒(P63 α-SMA)、α-SMA和P63标记导管原位癌肌上皮细胞平均染色强度值分别是6.80,6.38,5.97,鸡尾酒对α-SMA、P63的P值分别为0.023,0.000.13.5%的浸润性癌肿瘤细胞对P63、鸡尾酒(P63 α-SMA)呈阳性表达.结论鸡尾酒(P63 α-SMA)法标记肌上皮细胞在三者中最敏感,特异性强,部分浸润性癌的肿瘤细胞对鸡尾酒有不典型表达,但不影响对肌上皮细胞的判断,肌上皮细胞鸡尾酒染色可作为诊断导管原位癌与浸润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 CD68*、CD163*标记的 MD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wor-asociated marophages,TAM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08 例晚导管晚停串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CD68
CD16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多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CD68 及 CD163 的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干胞质.两者染色均呈为棕黄或棕褐色.CD68 和 CD163 的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1%(175/208)和76.0%(158/208)。CD68 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D163 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CD68*和 CD163'双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越大其双阳性表达率也越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2 cm、临床分期Ⅲ~Ⅳ期及 CD68阳性表达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2型TAMs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广泛浸润,MD 型TAMs可作为胰腺导管腺癌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