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14例LC术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 :LC术中出血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 ,14例患者中 3例中转开腹止血 ,余经重新施夹 ,电凝 ,缝扎 ,止血海绵填塞压迫 ,纱布压迫止血 ,肝镰状韧带悬吊等方法 ,成功地控制了出血。结论 :术中出血是LC术中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2.
p38蛋白激酶在诱导凋亡前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p38蛋白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以及其在术前诱导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未行术前化疗患者(未化疗组)和30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中p38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化疗组胃癌组织中p38蛋白激酶表达高于癌旁组织;Ⅳ期及Ⅱ、Ⅲ期胃癌组织中p38蛋白激酶表达高于Ⅰ期胃癌组织.化疗组Ⅳ期胃癌组织中p38蛋白激酶表达与Ⅱ~Ⅲ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38蛋白激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期相关;术前化疗诱导凋亡后胃癌组织中p38蛋白激酶表达下降.p38蛋白激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p38蛋白激酶参与了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细胞内主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p38MAPK属于MAPK亚家族中的重要一类,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不仅在炎症、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参与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近年来发现该通路在调节消化道肿瘤的发病、耐药、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总结手术体会,以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4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52条肢体),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6 ~68岁,单侧肢体病变38例,双下肢病变7例,均行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8.4±15.1) min,平均出血量为(23.5±10.7) ml,平均切口数量为(5.8±1.9)个,平均住院时间为(5.9±1.6)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2 ~30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微创和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经腹施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式。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腹部采用GF -I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 3 5例 ,食管空肠吻合 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胃底贲门癌时 ,在切除肿瘤及其上方 6~ 7cm食管的同时 ,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 ,亦无食管切缘癌残留 ,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 经腹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 (空肠 )机械吻合术 ,操作简便 ,术野暴露良好 ,创伤及生理扰乱较小 ,且便于扩大腹部淋巴结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ERAS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炎症因子、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RAS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1天两组老年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中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 vs.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术后营养情况,减轻炎症应激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临床的角度探讨血清Her-2/neu胞外域部分(ECD)与肿瘤组织Her-2/neu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初治胃癌患者46例进入研究,术前收集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Her-2/neu ECD水平,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Her-2/neu表达的检测;同时获取15例正常人、2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中,7/46(15%)血清Her-2/neu ECD水平高于正常,组织Her-2/neu表达阳性者中38%血清Her-2/neu阳性,而组织表达阴性者中仅6%血清Her-2/neu ECD阳性,二者有相关性(P<0.05)。血清Her-2/neu ECD水平与年龄,性别,T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组织Her-2/neu表达与年龄,性别,T分期,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有无转移淋巴结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与肿瘤组织Her-2/neu表达有一致性,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补充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腹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4例,行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4例,相对择期止血后1~2周内手术10例。术中借助胃底大弯侧切口直视下结扎贲门周围曲张血管或剔除曲张静脉团,有利于防止术后再出血和胃黏膜病变。结果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4年。于手术6个月后均行胃镜检查或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90%,改善率10%。结论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出血疗效令人满意,近远期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I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重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以正确表达巢蛋白样结构域(nidogen domains,NIDO)蛋白,并进一步纯化与鉴定?方法:PCR法拼接NIDO基因,经T-A连接亚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鉴定?采用质粒抽提?纯化?酶切?连接?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等技术,构建并鉴定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NIDO?药物诱导方式诱导NIDO-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用SDS-PAGE检测上清与包涵体沉淀中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包涵体进行变性和透析复性后,进行GST亲和层析纯化?采用SDS-PAGE和质谱分析,鉴定纯化的目的蛋白?结果:测序证实了NIDO基因的正确合成和pMD19-T-NIDO克隆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系统pGEX-4T-1-NIDO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中被诱导,获得高表达量的N-末端带有GST标签序列的重组融合表达蛋白(30%)?超声裂菌法分离的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菌体沉淀中以包涵体形式居多?将包涵体变性?复性后用GST亲和层析纯化,纯化蛋白> 80%并经质谱鉴定证实?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NIDO,能正确表达NIDO-GST融合蛋白,GST亲和层析对于NIDO-GST融合蛋白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BRG1(Brahma?related gene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BRG1进行染色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肠癌组织中BRG1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癌细胞表达BRG1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79.962,P < 0.001);BR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χ2=6.753,P=0.009;χ2=5.069,P=0.024;χ2=10.827,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 0.05);Cox回归模型证实,BRG1表达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83,P=0.001);结肠癌癌细胞BRG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的病例预后差(χ2=17.636,P < 0.001)。结论:高表达的BRG1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肠癌细胞BRG1的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