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7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36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853篇
内科学   495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1683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643篇
  8篇
中国医学   659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于研究生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是国家所规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之一.它以极广的知识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展示该专业的研究范围、前沿动态、发展趋向及未来前景,是学生们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最好窗口,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最丰富园地.  相似文献   
72.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翻译和修订焦虑敏感问卷,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翻译焦虑敏感量表,通过对中学生的三次测试,对量表的因素结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修编的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原量表由36题缩减为15题,共包括三个因素:对生理唤醒的恐惧;对认知失控的恐惧;对社会评价的恐惧;三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2.29%,项目的因素负荷率在0.63~0.98之间;因素彼此之间的相关在0.37~0.53之间,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问的相关在0.72~0.84之间,因素内部的相关在0.68~0.78之间。问卷在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3~0.78之间.分半信度在0.71~0.76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78之间。结论:问卷的中文简化版在中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3.
常见呼吸道病毒分子鉴别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为尽早诊断、减少疾病的传播以及为临床提供良好的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芯片检测技术结合靶向多重RT-PCR技术建立可以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的检测技术.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方面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没有交叉,标本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方面达到10e2-10e1(pfu/ml).结论 该分子鉴别诊断可应用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协助诊断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4.
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2004年中国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年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及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共有52.3%毒株与A/Fujian/411/2002(H3N2)(20042005毒株)有4倍或以上的血凝抑制滴度差异,交叉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间的抗原比为4。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从2004年2月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开始出现了与A/Fujian/411/2002(H3N2)和A/Wellington/1/2004(H3N2)(2005年国际代表株)相比较,在其HA1蛋白分子上存在有4个氨基酸位点(159位Y>F,189位S>N,145位K>N,226位V>I)发生了替换。此类毒株首发于我国南方,然后到我国北方。结论我国2004年2月份以后所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已经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破骨细胞(OC)分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将20只1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益骨胶囊灌胃组和生理盐水灌胃组, 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2)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OC, 加血清培养后, 重氮盐法检测TRAP,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存活数及荧光染色法观察OC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 含药血清组在24h、48h和72h时TRAP的活性均明显降低, OC存活数明显降低, 凋亡比率明显高(P<0.01或P<0.05)。结论: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体外培养OC分泌TRAP, 诱导OC凋亡, 提示这可能是该方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6.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 侗族左扣手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 :尺箕 >简斗 >双箕斗 >桡箕 >简弓 >帐弓 ;Ws型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掌褶纹类型的百分率、以及总指纹嵴数和a -b纹嵴线数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5或P <0 0 1) ;女性Ws和Lu的出现率、男性Ws和Wd在各指的分布 ,以及通贯型掌褶纹百分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的斗型纹与掌褶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7.
饲养细胞被广泛运用于杂交瘤技术中,但由于每次需预先制备,增加了污染的机会,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本实验采用同窝乳大鼠胸腺制备胸腺细胞培养上清(MTM),并在细胞融合、有限稀释中应用,结果发现用MTM  相似文献   
78.
目的构建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呼吸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访谈建立初始指标,邀请来自北京、河南、上海、安徽、山东17家三甲医院的18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筛选指标,经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专家审议确定最终指标。收集某三甲医院2022年1月-6月指标数据验证资料收集可操作性。结果确定了包含过程指标3项、结果指标2项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7,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38、0.336。某三甲医院5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数据均完整收集。结论构建的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具有一定可靠性,体现了呼吸内科特点。  相似文献   
7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焦虑和抑郁是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潜在与关键危险因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首见于《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兼心神逆乱证的经典名方,具备和解少阳、镇惊安神之功效。目前机制研究表明CLMT能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抑制血小板活化等多途径对CHD合并焦虑抑郁发挥作用。临床研究表明CLMT对CHD合并焦虑抑郁导致的心绞痛、失眠等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且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该文通过归纳整理近15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关于CLMT治疗CHD合并焦虑抑郁的文献,对其进行了机制及临床研究的综述,以期为CLMT指导CHD合并焦虑抑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