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CNL)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慢性血液系统疾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水平持续升高,脾脏肿大,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BCR-ABL融合基因阴性,Ph染色体阴性。至今为止,文献报道过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超过150余例,其诊断及治疗均十分困难,根据临床症状,需排除类白血病反应、炎症感染及其他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后方可诊断【1】。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困难,故在此将我科收治的一例CNL患者做一简要报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作一系统复习。  相似文献   
12.
<正>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granulo cytic sarcoma,GS)是由粒系来源的幼稚前体细胞组成的髓外局灶性实体肿瘤,为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分为:①绿色瘤:瘤切面呈绿色,与肿瘤细胞内的过氧  相似文献   
13.
张雷  李琴韵  胡蓓莉  虞桂珍 《中成药》2006,28(8):1239-1240
艾附暖宫丸是由艾叶、香附、当归、黄芪、吴茱萸、川芎等10味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的功效,用于治疗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等病症。该中成药的组方出自宋《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为治疗寒凝冲任而致的月经不调等病症的代表方剂。方中吴茱萸所含生物碱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吴茱萸及其制剂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报道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3]、薄层扫描色谱法[4]等,艾附暖宫丸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附暖宫丸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1仪器与试药1.1仪器Ag…  相似文献   
14.
艾附暖宫丸是由艾叶、香附、当归、黄芪、吴茱萸、川芎等10味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的功效,用于治疗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等病症。该中成药的组方出自宋《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为治疗寒凝冲任而致的月经不调等病症的代表方剂。方中吴茱萸所含生物碱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吴茱萸及其制剂中,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报道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色谱法等,艾附暖宫丸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附暖宫丸巾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慢性血液系统疾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水平持续升高,脾脏肿大,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BCR-ABL融合基因阴性,Ph染色体阴性。至今为止,文献报道过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超过150余例,其诊断及治疗均十分困  相似文献   
1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NHL中占比达30%[1]。受疾病本身的分子学特征、临床特征和患者自身特点等影响,DLBCL预后差异较大,其中反映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的营养指标在淋巴瘤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3]。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最早被用来预测胃肠道肿瘤预后及围手术期风险[4-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后进行淋巴结活检,并留取多余的新鲜淋巴结活检组织冻存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参照2016年WHO对B细胞淋巴瘤分型诊断标准,将44例患者分为惰性淋巴瘤组20例和侵袭性淋巴瘤组24例。采用RT-PCR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mRNA表达水平,比较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RIP13蛋白表达情况。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将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TRIP13阴性组(0)和TRIP13阳性组(≥1+),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细胞淋巴瘤分型情况、增殖指数(Ki-67)、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白蛋白水平、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活化CD8+细胞比例及CD4+/CD8+等临床特征;再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将TRIP13阳性患者分为TRIP13弱阳性组(1+)和TRIP13强阳性组(≥2+),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结果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17,1.36)和0.69(0.28,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P13阳性组患者TRIP13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及活化CD8+细胞比例均高于TRIP13阴性组,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低于TRIP13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IP13弱阳性组TRIP13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均低于TRIP13强阳性组,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高于TRIP13强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阳性及强阳性与更高的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及更低的活化CD4+细胞比例有关,提示TRIP13阳性可能和肿瘤细胞增殖及免疫调控异常等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与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初发时ALC不同的患者之间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71例患者中,ALC>1×109/L者27例(38.0%),ALC≤1×109/L者44例(62.0%).ALC不同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等临床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LC低者Hb平均值更低,淋巴细胞亚群中T辅助细胞、NK细胞百分比更低,总T细胞、T抑制细胞百分比更高(均P<0.05).共同接受CHOP方案治疗条件下,初诊时ALC低者临床缓解率相对较低,病死率较高,中位生存期更短,总生存率更低(均P<0.05).结论 ALC减少可能成为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指导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感染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24.75%、例次感染率为40.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66%;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48.9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2.24%;革兰阳性球菌占24.49%,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8.37%;真菌占26.5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37%;感染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应将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TLC分析的摄影技术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胡蓓莉,李琴,黄灶华中成药的TLC图谱常常是按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显示的斑点,用手工描绘于纸上的方法而记录下来。但用这种记录方法是否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斑点,同时可能由于缺乏真实的记录又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