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氢氯噻嗪对高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和住院的高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3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2例,氯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2年;对照组64例,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1年,比较2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和逆转LVH的疗效,比较2组药物之间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id)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超声心动图评定用药后LVH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降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能够更好降低患者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ngⅡ和Aid水平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AngⅡ和Aid水平有所下降(P〈0.05),2组治疗后AngH和A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能有效逆转高血压LVH(P〈0.01)。结论氯沙坦和氢氯噻嗪长期治疗可以安全有效降压,能够有效逆转LVH,氯沙坦和氢氯噻嗪逆转LVH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AngⅡ和Aid水平有关,同时能够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对于高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高血压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口服替米沙坦80 mg/d,1次/d为基础的降压治疗.降压达标后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心肌肥厚的患者共237例.因伴发其它疾病而排除195例(占82.28%),其中因冠心病排除136例,占排除病例的69.74%,余下41例为单纯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占17.30%),该41例是最终研究对象.治疗1年后,用超声心动图复查该41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单纯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的血压水平高,收缩压(189.214±19.91)mmHg,舒张压(101.40±16.92)mmHg;2.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替米沙坦单药降压达标率17.07%;3.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P<0.01),射血分数(EF)提高(P<0.05),心肌肥厚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4.而左房内径(LA)无显著变化;5.治疗前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已下降(E/A比值0.97±0.38),1年后左心室舒张功能进一步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趋势不变.结论 临床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多伴发其它疾病,以冠心病为多;原发性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是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替米沙坦阻断ATl受体,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在降压同时逆转心肌肥大,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不能逆转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不同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狭窄程度的变化.方法:对在本院超声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日常门诊及住院患者1 647例进行详细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按不同年龄段分组,观察各年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狭窄程度.结果:1 647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共741例,发生率为44.9%;其中30~39岁6%(4/65),40~49岁15%(21/141),50~59岁24%(87/359),60~69岁45%(196/439),70~79岁65%(302/467),80~89岁74%(131/176);狭窄程度均以轻度多见,占85.9%(637/741);中度以上狭窄少见,占14.1%(104/74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狭窄程度无论哪个年龄组均以轻度狭窄多见,中度以上狭窄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脂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临床关联。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检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住院患者279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进行分组并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其影响因素,再分析血脂四项指标与颈动脉的斑块积分、斑块指数及IMT之间的偏相关性分析,并比较有无斑块两组血脂四项指标的大小。并对血脂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对IMT的多重回归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作为危险因素之一筛选出来(B=0.055,P=0.048),但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中血脂四项指标均被剔除。LDL与IMT之间呈正相关(r=0.120,P=0.048)。颈动脉有无斑块两组间血脂四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P均〉0.05),对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结论:LDL与颈动脉的IMT增厚有关,但血脂四项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不平行,对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抗凝及早期锻炼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99例予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为术后抗凝及早期锻炼提供依据,并对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阳性患者及时进行溶栓等处理,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4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在诊治地震伤员中的应用.方法 对2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进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管探查,分析其声像图,对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时进行抗凝、溶栓等处理,并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3例地震伤员中,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总发生率21.7%;近心端静脉血栓1例,占20%,远心端静脉血栓4例,占80%;较易受累的静脉为小腿肌间静脉丛和交通支静脉;经抗凝、溶栓后血栓完全复通者3例,缩小、机化者2例.结论 地震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CDFI筛查可起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523名连续的,无选择的病人既作心电图检查测量V_1导联P波终末向量(FTF-V_1,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大小,以评价PTF-V_1诊断左房增大的价值。PTF-V_1≤-0.04mm·s诊断左房增大的敏感性为37%,特异性为94%,阳性预告值为59%,阴性预告值为87%,总符合率为84%,结果提示:PTF-V_1阴性对排除左房增大有一定意义,PTF-V_1阳性诊断左房增大有一定的限度。为明确左房大小,以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自己带教实践的经验,认为上好超声诊断见习课,应该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其学习热情;应用各种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空间和抽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扎实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1岁,气促进行性加重半年,无咳嗽、咳痰、发热,外院(深圳北大医院)CT检查示:左前纵隔肿物5 cm×8cm,左胸大量积液.我院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光团,考虑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