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滑液CRP检测在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高度疑诊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术前行~(18)F-FDG显像符合线路显像(~(18)F-FDG显像)及滑液CRP检测,术中采集假体周围5个不同部位的滑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阴性的延长培养时间至2周,以细菌培养最终检验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联合检查、单纯~(18)F-FDG显像和单纯滑液CPR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结果]87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73例,确诊为假体感染(感染组);14例为阴性,排除假体感染(非感染组)。联合检查的敏感性为89.04%,特异性为92.86%,准确性为89.66%;单纯~(18)F-FDG显像的敏感性为87.67%,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85.06%;单纯滑液CPR的敏感性为90.41%,特异性为57.14%,准确性为82.76%。联合检查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纯~(18)F-FDG显像或单纯滑液CRP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滑液CRP检测显著改进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关节磨损颗粒诱导的大鼠颅骨骨溶解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雌性大鼠行颅骨手术,实验分为植入钛颗粒组、钛颗粒结合塞来昔布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HE染色后通过测定骨小梁面积比计算骨吸收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COX-2、TNF-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PGE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钛颗粒组、钛颗粒结合塞来昔布处理组骨吸收明显,而钛颗粒结合塞来昔布处理组骨吸收较钛颗粒组改善;塞来昔布可明显下调钛颗粒植入大鼠颅骨后PGE2、TNF-α、IL-1和IL-6的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可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大鼠颅骨骨溶解,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癌,而肺内原发性软骨肉瘤是十分少见的间叶性恶性肿瘤[1-2]。现报告我院诊治的2例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5岁。因上腹部胀痛及气短半个月,发现右胸腔占位性病变3 d而入院。病程中无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约4 kg。查体:一般状态较好,胸廓两侧对称,右胸中下部叩诊呈浊音,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各项生化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采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8.3±2.8)岁(5~13岁),左踝16例,右踝19例。按Salter-Harris骨骺骨折分型:Ⅲ型22例,Ⅳ型13例。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取细克氏针采用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患儿双侧小腿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2±3.8) min(30~55 min),术中出血量为(12.1±2.7) mL(5~20 mL)。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2±4.9)个月(18~48个月)。末次随访,患侧小腿的长度与健侧小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SAMI评价标准,优3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X线检查提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所有患儿踝关节活动均不受限,均能参加日常活动及功能锻炼。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对内踝骨折块固定牢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钽块+植骨术干预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观察植入前后股骨头的变化,为临床上钽块治疗早中期ONFH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模型成立后分为模型组、钽棒组、钽块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仅切开暴露后即缝合,钽棒组植入钽棒,钽块组植入钽棒钉道植入自体松质骨,分别于干预后4、8、12、24周行X线拍片、MRI、CT检查,同时观察一般情况,并于干预后第24周各组处死动物,取股骨头,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股骨远端的形态结构,应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小梁面积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钽块组、钽棒组部分犬术后4周即恢复正常,随着时间增加,组内大部分犬趋于正常,且钽块组优于钽棒组;影像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钽块组与钽棒组在植入内植物后,均有骨质长入,骨坏死有明显好转,直至术后半年钽棒组与部分钽块组犬才出现早期ONFH的改变;组织学结果显示钽块组犬的软骨面及骨小梁结构最好,钽棒组次之,最后为模型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侧骨小梁密度最高,钽块组次之,钽棒组再次之,模型组最低(P0.05或P0.01)。结论:采用钽块+植骨术治疗ONFH模型犬,表明其短期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观察等后续系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6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自体血+异体血组)30例和对照组(异体血组)32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2个时段血常规、凝血4项变化,比较2组平均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入量。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RBC、Hb、Hct明显增加,异体血输入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主动脉偏细的临床预后及与主动脉缩窄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胎儿1280例,成功随访超声诊断为单纯性主动脉偏细的胎儿13例,作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参数,随访出生后情况。选取20例出生28天内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合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资料,探讨胎儿主动脉偏细与主动脉缩窄的鉴别点。结果 病例组胎儿出生后无1例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主动脉与肺动脉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20例对照组中14例合并室缺,而13例病例组中仅1例合并室缺。结论 单纯性主动脉偏细胎儿预后良好。胎儿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比值及有无合并室缺对主动脉偏细与主动脉缩窄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96.4%。结论PFNA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中同侧膝关节损伤情况。方法观察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对入选的患者系统询问同侧膝关节外伤史,摄X线片,手法复位的麻醉前、后各进行膝关节物理检查,复位后对怀疑病例进行膝关节MRI检查。MRI发现的骨挫伤按vellet方法进行评估分类,半月板损伤按Crues和Stoller分类系统分类以区分急、慢性损伤。结果31例髋关节脱位患者中,16例有同侧膝关节疼痛,11例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伤,12例因疼痛不能接受完整膝关节物理检查,2例后抽屉试验阳性,1例侧方应力试验阳性,4例麦氏征或关节线压痛。X线片发现6例骨折。行MRI检查的21例中有16例损伤。结论对外伤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应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并对高度怀疑同侧膝关节损伤者进行MRI检查,以诊断同侧膝关节可能存在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肾主骨"理论和"雌激素介导的骨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增龄性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人的松质骨,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年龄段人群的骨组织中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和水平,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结果:男性与女性组骨组织中TERT、ERα的mRNA表达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5)。各组TERT蛋白表达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P<0.05)。男性与女性血清中的E2、T、BGP水平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P<0.05)。TRACP5b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升高(P<0.05)。其中女性绝经前后E2、BGP、TRACP5b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在自然衰老过程中,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同时,骨组织内TERT转录水平降低,端粒酶活性下降,使骨组织中骨形成功能衰退,骨形成低于骨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符合中医"肾主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