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甘氨酸改善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日】/JavittDC…//AmJPsychiatry-1994,151(8):-1234~1236苯环己哌啶阻滞由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控制的离子通道,可引起分裂症样精神病性状态,其表现酷似分裂症的阴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针对现有取肋软骨手术创伤大、颗粒软骨制备方式效率低的实际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经微创切口直接切取软骨碎片的旋切器械。方法:根据现有医用旋切器及刨削刀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首先在Auto CAD环境下构建旋切刀头,后以金属3D打印成形,再根据设计的结构组装成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将该器械分别在尸体和猪活体进行实验性操作,以观察旋切效果。将用该器械从猪体内取出的软骨碎片和传统方法制备的颗粒软骨分别以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数。结果:成功组装出国内首台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在尸体及活体猪胸廓以旋切的方式直接获取肋软骨碎片,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旋切所得软骨碎片和由传统刀片制备的颗粒软骨经消化分离后的软骨细胞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经小切口旋转切取肋软骨碎片,经初步验证,该旋切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除前脑基底部的胆碱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是阿尔采木氏病 ( AD)认知损害的重要原因外 ,其他一些神经递质系统受到严重侵害同样可致认知损害 ,如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门冬氨酸和谷氨酸 )浓度降低 ,D-环丝氨酸摄入减少 ,额叶皮质和海马回 N-甲基 - D-门冬氨酸 ( NMDA)受体数目减少。D-环丝氨酸作为一种抗结核药具有部分 NMDA受体的激动作用 ,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可促进NMDA活性 ,故该药有可能改善 AD的认知损害。本文作者曾进行过一项 D-环丝氨酸日量 1 5 mg治疗 AD的双盲交叉研究 ,因剂量过低对认知损害无疗效。本研究是加大该药剂量 (…  相似文献   
24.
重庆市部份内科门诊病人使用苯二氮Zhuo类药物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兵  范征莉 《重庆医学》2000,29(6):532-533
苯二氮()类药物(BZD)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一类药物,也是我国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1987年对北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精神药物应用的研究表明,BZD 在医院的总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高达12%[1].近年来,这类药物的医源性和非医源性滥用十分突出,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的大剂量或持续使用会产生依赖性[2,3].为此本文作者对重庆市部份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例BZD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5.
鉴于文献报道奎的平单用或合并心境稳定剂可改善躁狂症状。为此,我们采用奎的平与维思维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阿立哌唑的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住院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智商、脑电图等因素,记录每次攻击行为并对有和无攻击行为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为19.6%,每例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比率为2.6次.攻击行为组具有既往攻击行为史者(69%)明显多于无攻击行为组(4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其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低、无职业及单身者较多(均P<0.01),攻击行为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敌对猜疑、激活性因子评分[分别为(4.12±1.23)分,(2.25±0.85)分]高于无攻击行为组[分别为(3.73±0.96)分,(1.06±0.6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较低,但提示对攻击行为预测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近二十年来 ,随着苯二氮类药物 ( BZD)用量的急剧增加 ,其滥用已超过阿片类 ,由此产生的依赖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 ,对 BZD依赖的治疗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 BZD依赖治疗方面的进展 ,以供临床参考一、合理撤药及替代脱瘾当依赖形成后 ,撤药应缓慢 ,逐渐减少药量 ,持续 6~ 8周 ,有时需更长。 Schweizer采用缓慢撤药方法 ,结果长半衰期和短半衰期 BZD使用者分别有 56 %和 53 %成功撤药 〔1〕。急性撤药成功的机率较低。替代脱瘾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对短效 BZD可用长效的地西泮替代递减 ,一般将 1 0 mg地西泮折合成 3 …  相似文献   
29.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其并发下肢肿胀、色素沉着、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瓣膜的运动特征,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的炎症机制,遗传变异等,但是仍未形成定论,有待进一步明确,以期为临床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苯二氮类药物 (BZD)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的一类药物 ,也是我国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 1987年对北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精神药物应用的研究表明 ,BZD在医院的总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高达 12 % [1 ] 。近年来 ,这类药物的医源性和非医源性滥用十分突出 ,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 ,这类药物的大剂量或持续使用会产生依赖性[2 ,3] 。为此本文作者对重庆市部份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例BZD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于 1998年 4月随机抽取重庆市城区四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病例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