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和甲基化及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SX1在黑色素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PCR分析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甲基化;分别转染pcDNA3.1(+)-Flag-MSX1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A375细胞;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SX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RT-PCR验证MSX1对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MSX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色素痣组织和细胞相比,MSX1 mRNA和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MSX1甲基化水平表达上调,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色素痣组织。过表达MSX1后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P<0.001),而上皮间质转化及下游相关标志物表达受到抑制。过表达MSX1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 MSX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下调,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黑色素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目的研究在ICU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纳入和收治的56例ICU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n=28例)以及实验组(n=28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ICU患者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参照组ICU患者护理满意度85.7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00%,对比实验组各项数据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患者中的作用相对比较显著,可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5.
156.
目的探讨我国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不同亚型间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系统检索并回顾性分析我国1994—2021年文献报道的185例IVLBCL。结果185例IVLBCL患者中共活检确诊178例,其中61.8%(81/131)有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受累。首发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高度异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型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型(HPS)29例,其他78例,未知43例。相比HPS型,CNS受累型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率(25.7%vs 86.2%,P<0.001),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0.0%vs 100.0%,P=0.004),骨髓侵犯发生率(21.4%vs93.1%,P<0.001)以及接受化疗比例(40.0%vs 84.0%,P=0.001)较低。CNS受累型预后差于HPS相关型(2.0个月vs未到达,P<0.001)及其他型(2.0个月vs 23.0个月,P<0.001)。化疗组较非化疗组1年生存率升高(53.4%vs 2.7%,P<0.001)。结论我国IVLBCL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CNS受累型预后较HPS相关型差,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7.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0.000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8.
红棕杜鹃(原变种)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红棕杜鹃(原变种)Rhododendron rubiginosum var.rubiginosum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13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3,9-dihydroxy-megastigma-5-ene(1),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2),黑麦草内酯(3),熊果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7,9-二甲氧基杜鹃醇(7),7-甲氧基杜鹃醇(8),姜酮(9),异嗪皮啶(10),东莨菪内酯(11),(+)-松脂素(12),3'-O-去甲基表松脂素(13).化合物1~13均首次从本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7~9,11 ~ 13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自然愈合组(B组,n=15)和跑台运动组(C组,n=15)。A组于建模前全部处死取材(6肢)。B组与C组用自制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双侧后肢腓肠肌中段闭合性急性钝挫伤,建立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60肢)。建模后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自然愈合;C组每天进行定时定量跑台训练。B组和C组分别于伤后第3、6、9、12、21天随机选取3只(6肢)处死,在击打中心部位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GF-β1和bFGF的平均光密度,观察其表达水平。结果:A组仅有微量TGF-β1和bFGF表达。B组伤后3天TGF-β1、bFGF平均光密度值开始增高,6天达到峰值,9天开始逐渐下降,两因子表达特点相似。B、C两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两因子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TGF-β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1);伤后3、6、9、12天bFGF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P<0.01或P<0.05),3天时达峰值,2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早期施加运动干预促进TGF-β1和bFGF表达,提示骨骼肌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瘢痕过度增生而影响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0.
在临床护理中 ,因呼吸道传染病人的飞沫及随呼气而带出的致病微生物对医务人员的危害日显严重。目前 ,导致医务人员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因素很多 ,但最直接的因素是我们在护理、治疗、护送病人的过程中 ,直接吸入病人随呼吸排出的大量致病微生物。为避免交叉感染 ,我们针对病人的呼气消毒隔离制作一种很简易装置。经临床应用 ,起到很好的消毒减菌作用。1 制作方法1 .1 材料 一次性射流雾化器 1套 ,螺蚊管 2条 ,呼吸活瓣 1个 ,面罩 1个 ,水封瓶 1个。水封管末端2 cm处用 1 2号针头穿刺约 2 0个小孔再封闭末端口。1 .2 装接方法 面罩吸氧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