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修治疗法联合水杨酸粉封包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予修治疗法联合水杨酸粉封包治疗;对照组41例,予单纯水杨酸粉封包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对照组总有效率51.2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修治疗法联合水杨酸粉封包治疗跖疣,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荨麻疹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杂,但总的来说其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灵动风性,根据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邪犯肺卫,风药可宣之发之;湿热困脾,风药可散之利之;风生于肝,风药可疏之潜之;肾风留玄,风药可通之行之;风因心生,风药可止之熄之。文章试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结合荨麻疹发病机制,论述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愈后复发率,以及年龄、病程、足部多汗等相关因素对难治性跖疣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10例难治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医治疗组采用修治疗法配合水杨酸粉封包及雀啄灸。综合疗法组为在中医治疗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西医治疗组采用CO2激光,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同时观察记录各年龄段、病程、足部多汗等相关因素对难治性跖疣疗效的影响。结果:综合疗法组痊愈80.00%,复发率10.71%。中医治疗组痊愈55.71%,复发率30.77%。西医治疗组痊愈52.86%,复发率35.14%。综合疗法治疗组痊愈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与年龄、病程、足部多汗呈负相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足部多汗越重的患者疗效越差(P<0.05)。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优先选择。年龄、病程、足部多汗及潮湿是影响难治性跖疣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内服配合清凉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均予清凉膏外敷配合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的清热凉血方内服.结果 总有效率85.71%.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正疣是角质细胞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后形成的体表赘生物。随着基底层的感染与克隆性增殖的发生,机体会出现表皮增厚与角化的过度发展,数周或数月后便会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疣体~([1])。HPV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敏感肌肤患者如何寻找过敏原因指导预后保养,逐渐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将关于敏感肌肤相关疾病的病因文献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对于多细胞器官的发育和存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经发现明确与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发病相关的miRNAs有miR-203,miR-146a,miR-21,miR-125b。miR-203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皮肤特异性miRNA,它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达,在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miR-146a在银屑病中具有特异的上调作用,它能够调控天然免疫反应和肿瘤坏死因子通路。miR-125b亦参与肿瘤坏死因子通路,但对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的病情发展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AD),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复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9.
斑秃是突然发生的一处或多处头发斑状脱落,俗称“鬼剃头”,属中医学“油风”范畴。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非炎症性的不规则斑片状的头发脱落,并有感叹号形断发。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相差无几。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斑秃(头皮斑块性脱发,AA)、全秃(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AT)和普秃(全身毛发脱落,AU);按脱发的形式分为圆斑状、网状、蛇行状、弥散状,后两者较难治疗。其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精神过度紧张、遗传、自身免疫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及总IgE的调控。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中药组(31例)、开瑞坦组(34例)及UVB组(30例)。治疗组采用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NB-UVB照射治疗,中药组服用皮炎消净饮Ⅱ号,开瑞坦组服用氯雷他定片,UVB组采用NB-UVB照射。2个月为1个疗程。使用SCORAD积分系统,对治疗前后AD患者皮损及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同时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D患者治疗前后细胞黏附分子(ICAM-1与VCAM-1)及总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其它对照组(中药组、开瑞坦组、UVB组)。各组患者治疗后SCORAD评分、血清ICAM-1及VCAM-1表达水平、总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P<0.01)。结论:皮炎消净饮Ⅱ号联合NB-UVB照射治疗AD,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ICAM-1、VCAM-l、总IgE在血清中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间的黏附及炎症细胞的聚集,达到抗炎及免疫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