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每组35只.UTI组于制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UTI 20 kU/kg,12 h注射1次,连用3 d.3组分别于CLP后1、3和7 d各活杀5只大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浆HMGB1水平;余下的20只大鼠观察术后1、3、7 d死亡率.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术后1、3和7 d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UTI组各时间点血浆HMGB1水平较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术后1 d、3 d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UTI组大鼠术后3 d和7 d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脓毒症组[3 d:30%比70%,7 d:50%比85%,P均<0.05].结论 UTI能显著抑制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释放,对脓毒症具有较长时间的"治疗窗".  相似文献   
72.
1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ICU管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位肝移植术(OLTX)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手段,术后一年存活率已达到90%。OLTX早期成功的ICU管理对减少OLTX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1,2]。相关文献国内较少报道。作者就我院器官移植中心开展OLTX的术后ICU管理的体会,结合文献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993年4月至1999年1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为17例患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X,其中13例稳定后转出SICU(9.4±3.6)天,4例死于早期并发症(见表1)。术后早期重点观察内容:肝脏功能及血流情…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狗20只,用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实验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实验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g/kg,然后0.05g/(kg·h)持续泵入.脓毒症休克模型稳定后记为0小时,此后每小时收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12小时.结果 EP组血压在8小时有明显回升(P<0.05),对照组血压无此趋势,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两组的心指数(CI)均有上升(P<0.05), EP组表现尤为明显,但两组未能有显著差异(P>0.05).休克后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上升(P<0.05), EP组逐渐回落,6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上升(P<0.05),EP组逐渐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无此趋势(P<0.05).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休克后明显下降,但两组均迅速回复到基线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休克后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升高, EP组逐渐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无此趋势,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下降(P<0.05),EP组逐渐上升,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休克后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明显上升(P<0.05), EP组逐渐回落,8小时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犬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4.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luid therapy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GUAN Xiang-dong??HUANG Shun-wei.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UAN Xiang-dong??E-mail??carlg@163.net
Abstract Fluid therapy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remains the core in fluid therapy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T) has gradually become widely recognized strategy.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luid (crystalloid and colloid) should be concerned??especially hydroxyethyl starch (HES). Besides some other medication should be concerned such as vasoactive drug, myocardium inotropic agent and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75.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文献表明它是一种亲肝性毒物,其毒作用机理尚未阐明。近来研究发现,细胞内钙稳态失调与其造成的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是许多外源性化合物导致细胞死亡的最终途径。本文采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制备大鼠肝细胞悬  相似文献   
76.
非紫绀型先心病合并肺高压心脏手术后血氧改变对肺循环的影响管向东,童萃文我们对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后肺血管对低氧的反应性,与非肺动脉高压病人有否不同进行探讨,分析血氧改善与肺循环改善的关系。资料与方法31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病人,其中15例术前S...  相似文献   
77.
外科ICU内的危重病人管理的重要目标包括监测、预防及处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休克或组织灌注不全等循环衰竭情况 ,用迅速的检查、诊断和准确的处理措施 ,减少由循环衰竭造成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必须认识到 ,外科危重病人循环功能的异常情况可以是原发的危重情况的表现 ,如出血等 ;也可以是继发于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等 ,与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外科危重病人监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2 0世纪 5 0年代初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开始应用于基础研究 ,但是 ,2 0多年后Swan -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临床普遍应用 ,才…  相似文献   
78.
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患者和20例无心肺疾病对照者,用r照相机测定其右室射血分数(RVEF),于80例患者中选择30例肺心病患者行SwanGanz导管检查,以测量肺动脉压等参数。结果:对照组(2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20例)、肺心病心功能代偿组(30例)、肺心病右心衰竭组(30例)4组间RVEF分别为0.42、0.37、0.33、0.26,均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平均压与RVEF呈显著负相关(r=-0.61,P<001);若以RVEF≤033为预计肺动脉高压的界值,阳性预计准确性为82%,阴性预计准确性为62%。提示放射性核素检测RVEF可能是无创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及早期判断其右心功能状况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9.
外科休克病人液体治疗时如何做到既充分复苏又避免过度复苏,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临床问题。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尚无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病人真实的容量状态,且不能支持一种或一组指标作为休克特定的复苏终点。须连续、动态地评估治疗的反应性,在综合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采用多个不同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最接近病人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普通外科严重感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在2006-01-01-2007-12-31期间52例接受CBP治疗的严重感染综合征(severe sepsis)病人资料.结果 CBP治疗时间(13.5±29.4)d,在CBP治疗期间分别采用低分子质量肝素抗凝11例(21.2%)、体外肝素抗凝13例(25.0%)、无抗凝19例(36.5%),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52例病人好转16例(30.8%),自动放弃治疗19例(36.5%),ICU内死亡17例(32.7%).抗凝方式、手术类型、感染部位等对CBP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是外科严重感染综合征病人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个体化抗凝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