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0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59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31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490篇
综合类   1061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3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引种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含量,为开发利用紫锥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紫锥菊提取物进行HPLC测定。结果 盛花期前后的地上部分菊苣酸含量最高(1.108%),产物的得率亦高(23.0%)。结论 引种栽培在北京地区的紫锥菊中菊苣酸含量优于原生长在北美洲的紫锥菊。  相似文献   
62.
<正>笔者采用热敏灸四关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9岁,平均(63±1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个月,平均(7±3)个月。均符合《临床肿瘤学》[1]中结直肠癌、胃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3.
目的锯齿状腺瘤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可以独立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重要通路,但目前对于锯齿状腺瘤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析锯齿状腺瘤在结直肠中的分布特点及潜在恶变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病理类型病变的患者。总结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在28730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311例(1.08%)锯齿状腺瘤患者,共发现锯齿状腺瘤372枚。按WHO分类,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22枚(5.9%),传统锯齿状腺瘤84枚(22.6%),未分类锯齿状腺瘤266枚(71.5%)。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型增生病变106枚(28.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228枚(6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38枚(10.2%)。病变长径<10 mm有204枚(54.8%),≥10 mm有168枚(45.2%);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238枚(64.0%),右半结肠134枚(36.0%)。内镜下大体分型:扁平型16枚(4.3%),无蒂型174枚(46.8%),亚蒂型117枚(31.5%),带蒂型59枚(15.9%)。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Ⅰ型85枚(22.8%),Ⅱ型280枚(75.3%),Ⅲ型4枚(1.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及不同WHO分类与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有关(均P<0.05);不同NICE分型的锯齿状腺瘤,其恶变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10 mm(OR=6.699,95%CI:2.843~15.786)以及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OR=2.657,95%CI:1.042~6.775)是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锯齿状腺瘤主要位于左半结直肠,当病变长径≥10 mm或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时,易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64.
全面预算管理是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并与当前的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抓手。目前,公立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普遍存在着预算松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管理工具改善医院内部治理成效的作用。通过分析预算松弛产生的成因,提出了公立医院预算松弛治理的对策及建议,助力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食管癌舌转移之文献报道极少。我院于 1999年 3月至2 0 0 0年 9月收治 4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性 ,6 0岁 ,因“发现舌部溃疡 1+ 月”于 1999年 3月入院。术前检查时因诉进固体食物时吞咽梗噎感行食管内镜检查 ,发现食管距门齿约 19~ 2 1cm处右方外侧壁有一不规则溃疡 ,上覆污秽白苔 ,周围凹凸不平 ,糜烂充血 ,活检提示为食管低分化鳞癌。即行舌部溃疡活检 ,提示转移性鳞癌 ,转肿瘤科放疗化疗。随访 9个月后失访。病例 2 ,男性 ,6 1岁 ,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2 + 月”于 1999年 7月入院 ,诊断为食管中段癌 ,术前检查无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6.
CD44自1989年被发现后,近年来研究越来越多。它属粘附分子家庭,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在许多细胞均有分布,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平滑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1]。已发现至少由两种CD44s分子和14种分子量不同的CD44v分子组成,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在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CD44基因的定位、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胆管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甘草对大鼠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平分为氨甲酰甲胆碱组和甘草组,用药前后检测小肠的电活动,以MMC活动周期、Ⅲ相持续时间为指标分析小肠电活动状态。另20只SD大鼠平分为正常组和甘草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嗜铬细胞及小肠神经系统(ENS)中5-HT的含量,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免疫染色强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1)甘草能抑制肌受体激动剂氨甲酰甲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收缩反应,并能预防其收缩反应的发生;(2)甘草组与正常组比较,小肠嗜铬细胞和ENS中5-HT含量明显减少。结论(1)甘草对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抑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由M-受体介导的突触后抑制作用;(2)甘草通过抑制小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及降低ENS中5-HT的含量而对大鼠小肠MMC活动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哮喘组与CSA组,分别收集肺泡灌洗液计数细胞总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血清sIL-2R和IL-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粘膜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豚鼠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血清sIL-2R、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CAS组比哮喘组明显降低.透射电镜见健康组豚鼠气管与支气管粘膜上皮正常,哮喘组有明显炎性改变,CSA组改变轻微.结论:CSA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减少IL-4、IL-5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9.
甲状腺切除病例喉返神经损伤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喉返神经(RLN)麻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6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RLN损伤与术式、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以及与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关系。结果:RLN损伤率是7.8%,与组织病理恶性程度明显相关(P〈0.01),但术中如明确找到RLN并加以保护,术后则无RLN永外性损害,暂时麻痹仅1.6%。结论:术中对RLN的保护应该强调避免医源性  相似文献   
70.
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5 0例高血压病人于用药前进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 ,并检查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心电图等 ,然后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 2 0mg ,PO ,bid ,× 4周。 4周后再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复查相应检验项目 ,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Ⅰ、Ⅱ期高血压病人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变化规律 ,Ⅲ期病人舒张压失去昼夜变化规律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昼夜血压均显示良好的降压效果 (P <0 .0 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血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