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食管癌常规放疗的疗效多年来无明显提高,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局部未控制和复发.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了放射并发症,为食管癌放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158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接受综合治疗后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综合治疗的15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接受化疗者146例(92.4%),化疗方案多为EP、EC、TP、CAP,平均化疗5个周期(1~17个);接受放疗者120例(75.9%),平均等效剂量54Gy(20~79.25 Gy);接受手术者49例(31.0%),其中楔形切除2例、段切除3例、叶切除25例、全肺切除19例。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放疗±化疗109例(69.0%)、手术±化疗38例(24.1%)、手术+放疗+化疗11例(6.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CR+PR)86.7%,中位生存期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39.1%、36.4%。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化疗、放疗、放疗等效剂量、手术对预后产生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化疗、放疗等效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局限期SCLC综合治疗方案的优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采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限期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T4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70例T4期食管癌接受3D-CRT或IMRT,放疗剂量DT 54~70 Gy.采用前程常规后程3D-CRT者35例,全程3D-CRT者88例,IMRT者47例.SPSS 11.5软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52例,PR 105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4%(157/17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2%和25.2%,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后程3D-CRT、全程3D-CRT和IMRT组1、3年生存率(x2=0.89,P=0.641)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x2=0.2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淋巴结转移者后程3D-CRT与IMRT(x2=4.91,P=0.027)、胸中下段癌后程3D-CRT与全程3D-CRT(x2 =4.25,P=0.039)以及后程3D-CRT与IMRT(x2=4.35,P=0.033),亚组间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3组间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预后COX分析结果显示,仅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MRT与3D-CRT治疗T4食管癌,生存优势不明显;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近期疗效影响T4食管癌预后,结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53BP1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体细胞的正常生长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在DNA损伤发生后被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53BP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针对53BP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siRNAl、siRNA2和siRNA3)和阴性对照序列,与载体pSIH1-H1-copGFP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细胞,实时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3BP1的表达,筛选有效干扰序列,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命名为ECA109/B,转染空载体组命名为ECA109/N。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53BP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干扰53BP1基因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53BP1-shRNA质粒,3对干扰序列对人53BP1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尤以siRNA1组效果最明显,取干扰效果最好的siRNA1,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ECA109/B,53BP1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亦低于对照组;MTT结果表明53BP1低表达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5 Gy射线照射后,ECA109/B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ECA109、ECA109/N、ECA109/B细胞的D0值分别为3.06、2.90和2.07 Gy;SF2值分别为0.91、0.89和0.79;Dq值分别为1.59、1.47和1.21,可见ECA109/N、ECA109放射敏感性未见明显差异,而ECA109/B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高于ECA109/N、ECA109。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53BP1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在本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其中鳞癌45例,腺癌20例,针吸活检或气管镜刷片找到癌细胞者33例,未获得病理确诊者6例。其中全程三维适形放疗者46例,58例前程先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再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处方剂量范围60~78Gy,中位剂量66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6.2%,其中1级32例占30.8%,2级15例占14.4%,3级1例占1.0%。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V45、V50、V55、V60、LETT45、LETT50、LETT5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是≥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照射野内食管体积、食管V40~V60、食管LETT4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对预测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的体积分级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定出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的体积分级界限值,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将60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传输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出食管病变局部的GTV,并计算GTV的体积大小.比较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时GTV体积的差异,分析GTV体积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各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并考虑生存曲线的分离程度,筛选出合适的GTV体积分级界限值.结果 食管癌GTV的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均P<0.001).除术后病理T3期与T4期的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病理T分期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3级,即≤5.0 cm3、5.1~13.0 cm3和>13.0 cm3,与病理T1、T2、T3~4期的符合率达73.8%,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0).GTV体积1、2、3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和33.5%(P<0.0001).综合考虑预后情况后,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4级,即≤5.0cm3、5.1~13.0 cm3、13.1-39.0 cm3和>39.0 cm3,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仅为54.7%,GTV体积四分级与术后病理T分期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4).GTV体积1、2、3、4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36.2%和27.5%(P<0.0001).结论 食管癌GTV长度、最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关系,GTV体积的三分级标准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MDC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MDC1基因的干扰质粒pMDC1-shRNA,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MD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干扰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pMDC1-shRNA质粒,转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ECA109/MDC1,基因MDC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5 Gy射线照射后12 h、24 h、48 h,ECA109/MDC1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CA109、ECA109/NEGATIVE、ECA109/MDC1细胞的D0值分别为3.06 Gy、2.90 Gy、1.88 Gy;SF2值分别为0.91、0.89、0.84;Dq值分别为1159、1.47、1.20,显示ECA109/MDC1的D0值、SF2值、Dq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基因MDC1的表达,从而增强ECA109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8.
781例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差异及可能原因。
方法 2003-2009年781例T 1 ~T 4 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常规分割三维放疗,其中肿瘤位于颈段 31例、胸上段 210例、胸中段 427例、胸下段 113例,处方剂量 50~70 Gy (中位数60 Gy)。19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法预后多因素分析。
结果 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28例。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9%、67.4%、58.1%,80.4%、47.4%、35.5%,63.7%、30.2%、21.9%,69.9%、33.6%、28.8%,其中颈段与胸上段、胸中段与胸下段食管癌生存相仿(χ2=3.03、1.35,P=0.082、0.246),但颈段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1.64、7.37,P=0.001、0.007),胸上段也高于胸中段、胸下段的(χ2=17.74、4.41,P=0.000、0.036)。颈段与胸上段的合并,胸中段与胸下段的合并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50.0%、38.7%,65.0%、30.9%、23.4%(χ2=23.01,P=0.000)。胸中下段与颈胸上段比较大体肿瘤体积较大(48.22 cm3∶34.74 cm3,Z=5.80,P=0.000)、病变长度较长(5.20 cm∶4.80 cm,Z=2.36,P=0.018)、年龄较高(67岁∶63岁,Z=2.82,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钡餐长度、肿瘤部位、非手术N分期、大体肿瘤体积为影响因素(χ2=4.13、10.01、10.34、11.19,P=0.042、0.002、0.001、0.001)。
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放疗疗效优于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PTTG和MMP-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对食管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食管癌组织中PTTG和MMP-9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将其纳入食管癌临床分期进行预后分析。结果PTTG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TTG、MMP-9蛋白在食管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结论PTTG和MMP-9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显著正相关,提示两者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T4期食管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4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30例T4期食管癌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DT50~76 Gy。将性别、年龄、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放疗前进食状况、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放疗剂量、化疗与否和近期疗效等11个因素,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34例、PR 83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0%;全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2273%和16.92%;中位生存期14.2月。单因素分析表明,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放疗前饮食状况、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和近期疗效与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化疗和放疗剂量与预后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放疗前饮食状况和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为独立预后因素 (P<0.05)。结论对于T4期食管癌,原发肿瘤位于颈及胸上段、放疗前进食梗阻轻、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变较短者三维适形放疗预后越好,而胸中下段癌、放疗前进食梗阻重、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原发肿瘤病变越长者放疗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