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通过对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对中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及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的认知情况,围绕功能定位、特色发挥、补偿途径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法通过健全组织,领导重视;大力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要性;积极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认真落实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价制度;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制定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标准,实行百分制度;印制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手册;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制定抗菌药物达标责任制,签定责任书,定期监督考核。结果抗菌药物管控的多项指标达标。结论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继续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建立高危药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监督干预力度、防范高危药品差错。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本院高危药品实际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管理制度、三级金字塔式ABC管理策略及高危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结果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合理使用高危药品。结论高危药品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降低高危药品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上海实行医师多点执业近两年来,中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根据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执业医师信息库,进行现况描述与统计分析。结果:注册第二执业点的中医师共401人,占全市中医师7.11%,开展多点执业的中医师82%为退休医师;开展多点执业的中医师中70.57%来自公立医疗机构。结论:上海开展多点执业的中医执业医师比例不高;社会办医疗机构是中医师开展多点执业的主要去向。  相似文献   
35.
一氧化氮(NO)在心肺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年来人们发现另一种新型的细胞内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具有与NO极其类似的增加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功能,这就意味着CO可能与NO具有相似的心血管生物学效应;而在细胞来源、生物学行为与功能方面CO与NO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血红  相似文献   
36.
我们比较了诺和龙单独用药及其与拜糖平联合治疗,对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不同的外科手术切除方式治疗非小细胞癌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28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肺切除组180例,肺叶袖状切除组100例,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肺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21.1%,袖状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1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后死亡率3.9%,袖状切除后死亡率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5年生存率30.2%,袖状切除4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0、N1分型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优于全肺切除(P〈0.05),N2型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肺叶袖状切除的总体治疗效果要优于全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8.
39.
化学发光法检测CYP1A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增强化学发光法 (enhanced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CYP1A1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 实验方法同ELISA法 ,鲁米诺过氧化氢增强化学发光体系加入酶标板的每一个孔中 ,用单光子计数器检测其发光强度 ,即可鉴定样本基因型。结果  30个标本的检测结果与ELISA相同 ,其灵敏度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 10 0 0倍 ,比ELISA法高 10倍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DIG抗体的量为0 .2mU ,比ASA ELISA法少 ,1h杂交便可以判断标本的基因型 ,最佳杂交时间为 1.5~ 2h ,杂交温度为4 0~ 5 5℃。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更加灵敏和简便 ,极具发展前景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本实验旨在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中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不同节段肺内动脉uⅡ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1周和2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标R/(L+S)、肺动脉相对中膜面积(RMA)和相对中膜厚度(R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低氧2周组大鼠各节段肺内动脉内皮细胞中uⅡ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7.75%、32.50%、39.63%(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各节段肺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分别与各级肺动脉RMA、RMT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研究表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过程中,肺内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呈现明显下调;推测uⅡ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