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诊断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10例,发现病变者7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小肠血管病变4例,胆道出血1例。6例作了手术,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者5例。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N胃癌组织中的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nm23阳性率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 P<0.001;x2=29.133,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内KAI1、nm23及 P53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 =20.885,P<0.001;x2=29.133,P<0.05;x2= 21.954,P<0.001);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KAI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 KAI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59,P<0.05), nm23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 结论:抑癌基因KAI1与nm23的缺失以及P53 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水蛭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87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使用水蛭素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我科经肾活检证实的139例肾病综合征型(肾功能正常)IMN患者,按口服水蛭素(脉血康胶囊)、潘生丁分咸水蛭素组、潘生丁组,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液流变学、血脂和副作用几个方面对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水蛭素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的速度比潘生丁组快,治疗2月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治疗后Ccr也呈现上升趋势,水蛭素组上升的速度更快一些,且在4月以后的各时间点水蛭素组与潘生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前相比,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下降(P〈0.01),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和Hb在绝对数值上也有下降;在水蛭素组,治疗后半年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上升(P〈0.01),TG的下降和FIDL的升高与潘生丁组相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副作用的病例均较少。结论:水蛭素在降低蛋白尿和TG、升高HDL和肾脏保护方面比潘生丁片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龄(2个月龄)和高龄(12个月龄)p21(+/+)和p21(-/-)鼠,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1、3、7d及1、3、6个月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力,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21(-/-)鼠比p21(+/+)鼠严重(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IRI 1d后出现,7d达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21(-/-)鼠比p21(+/+)鼠明显(P均d0.05)。低龄鼠IRI后1个月出现SA—β-gal染色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对侧肾此时未见衰老细胞,3和6个月时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增多,且p21(+/+)鼠比p21(-/-)鼠明显(P〈0.05);p21(+/+)高龄鼠IRI后0d双肾即可见大量的SA-β-gal染色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较p21(-/-)鼠显著增多(P〈O.05),但1d后,p21(+/+)和p21(-/-)鼠IRI肾衰老细胞均明显减少(P均〈0.05),1个月后又呈进行性增加,且p21(+/+)鼠始终比p21(-/-)鼠严重。高龄和低龄p21(+/+)鼠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龄鼠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鼠;而p21(-/-)鼠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21(+/+)鼠,低龄鼠更为显著(P均〈0.05)。对高龄鼠IRI后1d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21(+/+)鼠:r=-0.82,P〈0.001,p21(-/-)鼠:r=-0.76,P〈0.0013。结论 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21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肿瘤相关抗原的发现对于临床血清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胃癌的诊断尚不理想。MG7是一株特异性较好的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研究提示对胃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用ELISA法对17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测了不同年龄健康人和冠心病(CHD)患者血脂及各脂蛋白组分中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水平,结果示总TG、低密度脂蛋白(LDL)-TG、LDL-TG/LDL-CH比值升高,为CHD最为显著的脂质异常特征。分析了CHD患者LDL脂质构成异常的特征及成因,认为高LDL-TG/LDL-CH比值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家露自199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其致病性与机制及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已经明确,出现了与Hp相关的慢性胃炎悉尼分类系统(1990),美国NIH工作组...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insulinnanoparticles INP) ,研究其理化特性 ,观察 sc和 po给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INP的大小、形态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其包裹率 ,用 ip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 .用 t检验和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INP粒径为 (30± 0 .5 ) nm,包裹率为 95 % ,给糖尿病大鼠 sc30 U·kg- 1 ,INP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血糖降低 98% ,作用持续 2 4h,而普通胰岛素组 1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5 5 % ,作用持续 4h. sc 2 0 U· kg- 1 ,INP组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74% ,作用持续 2 0 h,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41% ,作用也持续 2 0 h.给糖尿病大鼠 po INP 12 0 U· kg- 1 ,1d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3d效果最佳 ,血糖降低 89% ,5~ 7d后恢复高血糖 ,而 po普通胰岛素组血糖无明显变化 ,2~ 4d的血糖两组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 5 0 U· kg- 1 组及 10 0 U· kg- 1 组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5d,12 0 U· kg- 1 组的作用时间为 7d.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Ф)的浸润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17例MsPGN患者肾活检组织.结果①轻度MsPGN中,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有少量Mφ浸润、MCP-1无明显表达(P>0.05);②中度MsPGN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Mφ浸润数、MCP-1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MCP-1+细胞数与肾小球内MФ数呈正相关(r=0.90,P<0.01);MCP-1+小管数与小管间质内MФ数亦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①MФ参与中度MsPGN中肾小球和肾间质小管的炎症病变;②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MФ可能受MCP-1趋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