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以抑郁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 方法 :对 6 8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 (软双相 )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 5 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 结果 :软双相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小于反复发作组 ,而且已婚者少 ,个性外向者多 ,OR界于2 87~ 7 2 4之间。首次发作 <3个月、病情重度及以上、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反复发作组 ,OR界于 2 6 4~ 2 8 15之间。而用过 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反复发作组。结论 :软双相有自身的临床和某些特征的差异 ,这些特征可能促进软双相患者向双相转化  相似文献   
22.
我们对接受了3个月抗抑郁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转相调查,报道如下. 对象 190例,均为调查者所在的12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其中男6l例,女129例;年龄16~62岁,平均(26±20)岁;抑郁症170例,双相抑郁20例;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者38例,无家族史者152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抑郁发作患者中焦虑兴奋症状出现的情况.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6例抑郁发作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分析.结果 (1)精神焦虑、躯体焦虑、焦虑心情、激越、紧张、易激惹、言语速度和数量、破坏攻击行为、愤怒、言语思维障碍、敌意、思维联想加快等症状在抑郁症中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14的病例数87例,占总数82.9%,Young躁狂评定量表总分≧6的病例数15例,占总数17.4%o结论大多数抑郁患者有焦虑表现,部分抑郁症有类躁狂症状并到达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地震等级高、破坏力强、伤亡人数多,不仅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还直接威胁着幸存者的心身健康.地震后国家卫生部及时调派各省医疗队进行医疗援助外,还调动心理干预医疗队对灾民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充分体现了对灾区心理卫生的重视.浙江省心理干预医疗队在灾后的第2天即出发赶赴重灾区平武县,在灾后的第1周对重灾区南坝镇安置点的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为确定目标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9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5)。研究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剂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Beck-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27.7±7.8,第6周6.0±3.4),对照组BRMS分值也下降(分别为28.5±5.5,7.8±2.1),但是研究组从第2周末起BRMS分值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研究组第6周末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28.5%,χ2=5.0,P=0.03)。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碳酸锂)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缓释剂)控制躁狂发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26.
奎硫平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奎硫平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以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5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奎硫平与对照组治疗躁狂症的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奎硫平组与安慰剂的3周、12周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周、12周痊愈率同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应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与安慰剂的对照比较也发现,3周和6周的有效率与痊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但是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以及心境稳定剂的有效率、痊愈率以及症状改善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奎硫平治疗躁狂症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7.
王鹤秋  于恩彦 《医药导报》2005,24(4):347-348
目的分析苯二氮Zhuo类(BDZ)药物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住院的11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BDZ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合用BDZ者56例(47.06%),以应用硝西泮、氯硝西泮为多。结论苯二氮Zhuo类辅助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很高,疗效好,使用安全,但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医源性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28.
将155例自愿脱毒者按吸毒方式分为烫吸组与注射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注射组毒品使用时间较长,脱毒时美沙酮服用量偏大,但不同吸毒方式脱毒难度无显著差异。吸毒者脱毒周期短,自动出院或结伴出院比例高是复吸的相关因素,提出对脱毒的难度要有充分的认识,只有采取加强心理治疗、延长脱毒时间、推广使用防复吸药等综合措施才能巩固脱毒成果,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以下称SLE)属结统组织病或神经胶原病。其伴发的精神障碍国内外报告发生率较高 ,国外报告30 %~ 6 0 % ,国内报告 2 0 %~ 4 5 % ,而在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 ,因激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也较高 ,国外报告 5 %~ 10 %。SLE为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者 ,其精神障碍发生率 15 %~ 35 % ,精神障碍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 ,SLE患者发生精神障碍者多有激素服用史 ,其疾病特点在急性期与激素所致精神障碍极为相似 ,均有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均可有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可呈器质性综合症、幻觉妄想与谵妄状态混合出现 ,如伴发情感…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一般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13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一般特征的差异及差异的效应大小。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在躯体问题、年龄、发病年龄、发作次数、复发率、病程、预后或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有某些特征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临床鉴别抑郁症的类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