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松果体瘤颅脑立体定向术下近距离内放疗(SIRBT)的价值.方法在MR引导下对9例松果体瘤实施SIRBT.肿瘤平均直径为3.8cm.利用MR确定肿瘤的边界和空间几何,贯穿肿瘤生长轴的理想穿刺道,确定肿瘤治疗计划.结果后装管留置与术前计划符合.间质内放疗后肿瘤均迅速缩小,内放疗后肿瘤平均缩小为85%(78~96%),所有病人临床体症均有迅速减轻.结论间质内放疗是治疗松果体瘤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立体定向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在SD大鼠右尾状核区接种C6细胞,建立类似于人脑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立体定向条件下,左右尾状核区接种1×106个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的生成状态,分别于接种后1,2,3周时进行MRI检查.在实验三周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没有颅外种植生长,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该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而且在细胞接种后1~2周,为实验治疗较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1H-MR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名患者共计68个病灶进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扫描序列包括T1WI与T2WI平扫、动态增强(DCE)与单体素1H波谱分析。将3.23ppm处出现胆碱峰视为1H-MRS乳腺恶性肿瘤表现。结果:平扫与DCE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59%(35/37),特异性为71.43%(35/49)。23个病灶(19个恶性肿瘤,4个良性病灶)于3.23ppm处检测到胆碱峰,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35%(19/37),特异度为87.10%(27/31),阳性预测值82.61%(19/23),阴性预测值65.85%(27/41)。MRI平扫、DCE与MRS结合的联合诊断程序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7.30%(36/37),特异度为90.00%(36/40)。1H-MRS阳性病例中,病灶最大径≥2.5cm占73.91%(17/23),2.0~2.5cm占21.74%(5/23),1.5~2.0cm为4.35%(1/23)。结论:1H-MR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MRI平扫与动态增强的基础上进行MRS检查可提高诊断特异性。但乳腺MRS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病灶大小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4.
55.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6.
胫骨远端截骨延长治疗儿童胫骨骨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6岁.4岁余时不慎摔伤致左小腿上段肿痛,伤后出现感染,经治疗后好转.伤后4个月发生左胫骨近段感染并病理性骨折,在当地医院住院行抗感染治疗;8个月行病灶清除术;12个月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取右侧髂骨植骨术,术后左膝内翻畸形日渐加重;20个月余(2009年8月17日)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血浆MMP-2和TIMP-2浓度变化及生长抑素干预。方法 2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每组各10例,生长抑素治疗组给于生长抑素治疗。结果 肝切除后,血浆MMP-2浓度明显上升,血浆TIMP-2浓度明显下降,应用SST能降低MMP-2浓底,升高TIMP-2浓度。结论 肝切除后应用SST可能对抑制肿瘤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表阿霉素(E-ADM)免疫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应。方法利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纳米微粒(E-ADM-NPs),化学交联法合成载表阿霉素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E-ADM-Ab-NPs),观察E-ADM-Ab-NPs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体内的分布特点,观察药物的靶向抗肿瘤效应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E-ADM-Ab-NPs保留了抗VEGF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E-ADM-Ab-NPs组肿瘤组织中的E-ADM浓度为(31.85±4.78)mg/kg,显著高于E-ADM-NPs组(P〈0.05);E-ADM-Ab-NPs组的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为60.69%和58.54%,较E-ADM-NPs组和E-ADM原药组均明显增强(P〈0.05);且E-ADM-Ab-NPs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肌酐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DM原药组的血白细胞计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42.68%,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则升高88.06%(P〈0.05)。结论 E-ADM-Ab-NPs具有免疫活性,其在动物模型体内呈导向性分布,可提高E-ADM的疗效并有效降低E-ADM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动脉性大出血患者介入诊治资料。均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进行止血。结果:37例大出血患者(盆腔大出血2例。肾出血5例,胆道术后大出血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1例,妇科大出血8例,支气管大咯血7例),30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两次栓塞止血,1例栓塞止血失败,5例下消化道出血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放射学经皮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对动脉性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止血安全、高效,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截瘫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林 《全科护理》2009,7(33):3066-3067
截瘫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响到肌肉逐渐萎缩、丧失有关的感觉和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损(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动能力等,严重的有生命危险。我科28例截瘫病人均属外伤所致,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失控合并尿路感染,所以临床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