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医风医德的建设历来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医德乃为医者立身之本,医风乃行医世家传承之风。历史上大部分的土家族医者都具有高尚的医风医德。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法结合实地调查,查阅大量地方县志,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医护一体的医学特点,独特的医术传承方式,医者心怀敬畏之心这三个角度对土家医者医风医德的形成原因作了初步的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为目前我国医风医德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对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GAP-43和SPRR1A蛋白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2只SD大鼠分为五组:行全椎板切除、未建模、未移植12只(A组);建模后未移植干细胞20只(B组);建模后移植1×106个干细胞20只(C组)、建模后移植3×106个干细胞20只(D组)、建模后移植5×106个干细胞20只(E组).在C、D、E组移植术后d1、d7、d14、d21对五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取损伤脊髓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GAP-43和SPRR1A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聚集迁徙情况.[结果]C、D、E组脊髓损伤区运动功能恢复和GAP-43、SPRR1A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A、B组,但D组、E组较C组显著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证实HUCMSCs在脊髓损伤区及其周围明显聚集并存活;BBB评分A组无变化,C、D、E组高于B组,D、E组高于C组,D组与E组无差异.[结论]HUCMSCs移植治疗亚急性期脊髓损伤,可促进脊髓损伤区域GAP-43及SPRR1A蛋白的高表达,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择3×106个干细胞作为静脉移植剂量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DR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病例81例,所有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均为Bryan型颈椎间盘假体。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采用电话、信件预约、门诊复查相结合的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内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详细的JOA评分测定,并收集同期的颈椎正侧片。结果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15.5分,平均改善88%,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未见假体移位。结论应用Bryan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4.
毛芬  )  喻琴  )  李玉林  )  王春燕  ) 《全科护理》2011,9(26):2442-2442
小儿取痰培养标本是临床护理棘手问题,我科巧用1mL注射器联合电动吸引器取痰标本,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 1mL注射器1个,一次性小儿吸痰管1根,痰培养标本盒1个。2 方法 选用电动吸疾器或中心吸引器。将设备拖至患儿床边。说明留取痰培养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儿家长配合,打开吸引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制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模型并通过行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改善模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法:通过解剖两具新鲜成年山羊的头颈部标本了解山羊的枕动脉、椎动脉的解剖位置、走向、直径。在两只活体成年山羊上显露枕动脉、椎动脉,并夹闭一侧椎动脉制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实验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行枕动脉、椎动脉端侧吻合并造影了解血流情况。结果:两只山羊经过麻醉和手术均存活,动脉造影显示枕动脉、椎动脉吻合口通畅,椎动脉近端阻断后可见血流经枕动脉供应远段椎动脉。结论:活体山羊实验表明枕动脉椎动脉搭桥技术能改善山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的椎基底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76.
77.
心肌的预适应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程  修瑞娟 《中国微循环》2002,6(5):265-268
1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 ,它是指缺血的组织再灌注后 ,不仅功能没有恢复 ,反而使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常见于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手术、心肺复苏、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过程中[1]。而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PC)是指反复的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组织对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2]。对心脏而言 ,这种作用是天生的、可诱导的。它主要体现在减少缺血心肌细胞的损伤和致…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毒株P基因序列特点。方法分析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利用PCR-RFLP筛检YMDD变异株,对YMDD变异阳性的部分患者标本进行P基因测序。结果应用PCR-RFLP筛检发现了42例感染YMDD变异株的患者,对其中的19例患者进行测序分析有10例除发生YMDD变异外还有P基因A-E区其他部位氨基酸的突变,有4种点突变同时在2个以上的患者中发生,包括rtL80I,rtG172E,rtG174C和rtG172E/rtG174C联合突变。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毒株除了常见的C区YMDD变异和B区rtL180M变异之外,还可以发生其他位点的突变,但这些位点的突变是否与拉米夫定耐药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结果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4例,发生率7.34%。术后12个月时随访优470例(41.1%)、良590例(51.6%)、可60例(5.2%)、差23例(2.0%),优良率92.7%。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利用单一蛋白生产(SPP)系统可溶性表达串联鹿茸多肽(AP).方法 设计并合成由凝血酶Ⅹa序列间隔的5倍串联AP基因(5×AP),并将其克隆至冷休克表达载体中构建pColdⅡ(sp-4)-5×AP质粒,然后与pMazF质粒共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建立SPP系统,表达后经凝血酶Ⅹa水解获得AP.结果 5倍串联AP基因的碱基数为570 bp,在30℃下利用1 mol/L IPTG诱导表达的串联AP的分子量为18500,水解后获得的AP的分子量为3700.结论 利用SPP系统可成功表达纯度较高的串联AP,并可被凝血酶Ⅹa水解获得AP,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方法制备AP的生物学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