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胶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创面上皮化的关系,我们对浅Ⅱ度烧伤创面的羟脯氨酸(OHP)水平及创面的形态学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烧伤后早期创面表皮缺损,OHP含量增高,伤后第3天达峰值,继之随着上皮化的完善,OHP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我们认为,浅Ⅱ度烧伤创面胶原的含量与上皮化程度有关,良好的上皮化过程有利于控制胶原的过度增生。表皮细胞源因子(EDF)可能是表皮细胞调控抑制胶原合成的主  相似文献   
32.
小剂量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剂量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贾振郡,王程,赵淑君,田恒新我院1986年10月一1995年6月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术后应用小剂量BCG膀胱灌注,经长期随访,疗效可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49例,女7例,年龄48~72岁,平均...  相似文献   
33.
烧伤创面应用硝酸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硝酸铈的应用价值,比较了烧伤创面硝酸铈湿敷和早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大鼠存活率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30%TBSAⅢ度烧伤后第14天,存活率低,外周血Th/Ts比值显著降低,而烧伤后早期手术切痂或创面硝酸铈湿敷则能明显提高和大鼠存活率和外周血Th/Ts比值。  相似文献   
34.
35.
初识平常心     
“平常心”是社会众多人士、特别是气功界较常乐道的一种心态。那么,究竟什么是“平常心”呢?它包含些什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漫谈如下。“平常心”如水。水性柔,故此心最能适应环境变化,包括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最能消化顺意或不顺意的他物、他议,得意不忘形,失落不沮丧,并可以把它们化成心灵里的一潭平静的活水。故此心能使你较好地保持心态平衡。众人喜欢,自己得安,并可避免“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而伤生。“平常心”源于平等心。它待人平等,有真心、真情;同情弱者,憎恶强横。故此心通情达理,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36.
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94年至今应用国外及自制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14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来源: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42岁,其中食管癌13例,肺癌1例,瘘口都位于食管中段,瘘口原因:放疗术后7例,置管术后2例,化疗2例,...  相似文献   
37.
38.
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例患者行低剂量及大剂量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12岁。临床考虑冠心病,包括13例心梗患者,4例经PTCA治疗。结果发现6例负荷前后均无室壁运动异常,其中5例冠脉造影基本正常,1例有单支局部65%的狭窄;另有6例静息时即有室壁运动异常,负荷后无变化;1例PTCA治疗者负荷后室壁运动有改善;6例负荷试验阳性,其中5例低剂量阳性者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另1例在大剂量时阳性,冠脉造影虽为三支病变但最大狭窄程度为75%。结论:潘生丁负荷试验简单实用,检测多支病变准确率高,还可帮助识别PTCA后血供的明显改善。低剂量阳性者提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可帮助筛选高危患者,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9.
三种椎体填充材料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三种椎体填充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PMMA,CPC和自体骨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对随访各组的骨性愈合情况、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骨性愈合情况为PMMA组为0%,CPC组8.83%,自体骨组100%;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良情况发生率:PMMA>CPC>自体骨.[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自体骨具有骨性愈合快等优点,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PMMA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而CPC也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_(10,11)2例,T_(11,12)_3例,T_(12)L_1 9例,L_(1,2)4例,L_(2,3)5例,L_(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 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 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