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相关性,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产后42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531例,其中顺产428例,剖宫产103例,初产妇372例,经产妇159例。产后42d用Glazer评估盆底肌力后,纳入治疗的产妇采用加拿大VISHEE瑞翼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和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SB4结合治疗。结果对整体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最大值及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性,且成正相关性,其中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后存在明显相关性;产前BMI只与前基线值的治疗前后均存在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持续收缩平均值亦存在正相关性;产后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及耐受测试平均值的治疗前存着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其与后基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初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的相关性与整体数据分析结果一致,而经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无相关性;顺产者产后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存在正相关,剖宫产者不同时期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无相关性,而与治疗后盆底肌力持续收缩平均值存在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不同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均无明显相关性。全部病例治疗前后结果显示除后基线值外,前基线、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受测试平均值均P<0.01,存在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疗效显著,且无论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治疗前后结果亦如此;但不同分娩方式之间相比较,盆底肌力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性。不同分娩次数相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两者之间的快速收缩最大值、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结论盆底肌力的减退与孕前BMI、产后BMI存在相关性,而与产前BMI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不同分娩次数间比较,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说明盆底肌力稳定性较初产妇差,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减退治疗前后的影响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因素对育龄期职业女性复发性流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至12月,整群选取兰州市某省级医院保胎门诊就诊的25~ 35岁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75名育龄期职业女性作为病例组;将年龄作为匹配条件,按1∶4匹配随机选择300名正常怀孕的初次受孕职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一般状况问卷及《付出-回报失衡量表》为工具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分析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作规律性、工作付出-获得比、睡眠质量等指标探究职业应激对育龄期女性复发性流产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职业女性的睡眠和日常运动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67、7.377,P<0.05),夜班作业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P<0.05),工作外在付出、付出-获得比得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1、8.556,P<0.05)。控制一般情况、生活习性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OR=1.462,95%CI:1.032~ 2.073)、工作高付出低获得感(OR=3.253,95%CI:1.169~ 9.053)是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工作规律(OR=0.644,95%CI:0.438~ 0.946)是复发性流产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职业应激中工作规律性差、睡眠不足及工作高付出低获得感均是影响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育龄期职业女性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重工作付出与获得感平衡的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节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女性围孕期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围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围孕期膳食摄入频次、种类及其胎儿分娩时的信息。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叶酸补充和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的发生风险及其交互效应。结果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补充叶酸12周以及膳食叶酸摄入≥209.94μg/d均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OR=0.83,95%CI:0.72~0.96;OR=0.84,95%CI:0.76~0.94,P趋势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间存在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RERI(95%CI)=0.32(0.12~0.51),AP(95%CI)=0.92(0.24~1.61),S(95%CI)=0.68(0.56~0.82)]。类似的保护作用在早期与极早期早产、自发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不伴胎膜早破中均有体现,而在适度早产、干预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伴胎膜早破中无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对早产及部分早产亚型具有协同保护作用,故在补充叶酸的同时增加膳食中叶酸的摄入量能显著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IL-4和IL-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RSA患者(RSA组)和同期15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外周血中IL-4 rs2243250和IL-4R rs1805010基...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助孕双绒毛膜双胎出生体质量不均衡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双胎出生体质量不均衡的133例孕妇为病例组,双胎出生体质量均衡的266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双胎出生体质量不均衡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已婚育龄妇女不孕症患病情况进行现况调查,比较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孕症患病率,探讨不孕症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2月~2009年10月抽取甘肃省西部、中部、东部地区10个县(市)的40个社区及乡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面询式婚育及不孕症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育龄妇女10500例,不孕夫妇528对,不孕症患病率为5.54%,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合作县,最低的为高台县,地区经济水平不同不孕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孕症患病率存在差异,其中患病率由高到低年龄组排序依次为26~30岁组、31~35岁组、18~25岁组、41~45岁组、36~40岁组。原发不孕48.1%,继发不孕51.9%。女方因素占58.1%,男方因素占29.9%,双方因素占13.7%。不孕年限在2~5年、6~10年比例居多,合计占所有不孕患者的62.5%。结论:经济状况、地理条件、民族、年龄等对甘肃省育龄夫妇不孕症患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且患者的患病年限长,就诊率较低,应加强宣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空气污染对中小学生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筛选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不同的3个区整群抽样选取8~20岁共约120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面询式调查问卷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采暖期,兰州市污染水平与中小学生咳嗽及咳痰、喷嚏及流涕症状发生率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表现为西固区〉城关区〉榆中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引起呼吸道不适症状和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大气污染、吸烟、室内空气污染,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气污染、主动及被动吸烟、室内空气污染是中小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孕母妊娠期合并疾病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单胎活产SGA 284例,与本院同期出生的适于胎龄儿(AGA)2870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孕母妊娠期合并疾病与SGA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OR=5.04,95%CI:3.35~7.60)、脐带异常(OR=2.97,95%CI:1.79~5.00)及胎盘异常(OR=2.99,95%CI:1.46~6.14)是发生SGA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妊娠高血压、脐带异常及胎盘异常可增加SGA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现状及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该年龄段医务职业女性骨密度的高危因素。方法整群抽样抽取兰州市从事医务工作的183名中老年(40~70岁)职业女性,利用高频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水平,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绝经与否、体重指数(BMI)、执业类型、工作活动类型等因素对中老年职业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结果 40~50岁医务职业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低(2.1%),50~6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从绝经前的3.7%增加到绝经后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医务女性中,活动型与久坐型、久站型工作性质相比,有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人员、护理等职业类别相比,医生职业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年龄(OR 1.23,95%CI 1.02~1.13)、绝经(OR 3.26,95%CI 1.56~17.50)、久坐(OR 2.23,95%CI 1.25~3.92)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医务职业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减少工作负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钙剂补充是减缓骨密度降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疫情防控新形势,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和管理现状,为建立传染病早期识别和快速响应的长效应对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0年7—12月对甘肃省不同级别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医疗救治等指标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样调查9家市级和28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与应急准备方面,90%以上的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制定了完善的传染病应急制度和预案,但各级机构实际成立了传染病应急救援小组的仅占72.97%,其中开展过传染病防控演练和相关培训的仅占56.76%;同时,各级机构传染病专职人力资源储备不佳,市级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分别占53.33%和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09,P<0.05);在疾病监测与预警方面,长期设立有发热门诊的仅占48.65%;在医疗应急救治能力方面,制定应对传染病事件临时医院布局改造方案的占67.57%,实际设置隔离病床的仅占81.08%。结论 所调查机构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响应疫情期间各项要求,但传染病防控培训与演练、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发热门诊建设、实验室检测与培训、医疗救治能力等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