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灵聪  黄立权 《山东医药》2007,47(31):49-50
选择ICU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患者58例,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KC)组和经鼻气管插管(BC)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管径、每次口腔护理时间、主要并发症。结果BC组与KC组比较,插管用时长,导管管径细;但插管留置时间长,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窦炎、气囊漏气、痰痂阻管及鼻腔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意外拔管、口腔溃疡发生率KC组明显多于BC组(P〈0.05)。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ICU呼吸衰竭患者应尽可能选择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医院肠球菌属感染菌群分布、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药物敏感率和治疗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12月的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粪肠球菌52例,屎肠球菌61例,鹑鸡肠球菌2例,其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5例;感染部位以泌尿道、胆道、血液最多见;95.66%的肠球菌感染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86.97%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以轻中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肠球菌属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5.65%,其中粪肠球菌为96.15%,屎肠球菌为98.36%,鹑鸡肠球菌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为49.56%,其中粪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均为0,屎肠球菌为88.53%;治疗措施包括去除可逆的危险因素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率为98.36%.结论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者,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较多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于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F)共4组.记录手术后6、18 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左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左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的HR有升高(P<0.05),但术后18h的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均显著下降(P<0.01),AI、MDA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组和HSF组术后18h的HR、MAP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AI、MDA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增高CLP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且高剂量参附注射液则以上结果更明显.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异常的恢复,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74.
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危重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各种有创诊治手段的介入,使其血流感染机会大大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我们收集了本院ICU近5年内引起血流感染的致病菌,对其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索肺血栓栓塞症(PET)大鼠肺组织不规则趋化因子(FKN)的变化及姜黄素(Cur)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大鼠PTE模型.96只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6组: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Cur低剂量组(Cur-low组)、CUR中剂量组(Cur-me...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模型对照(M)、叶绿素铜钠小剂量(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G)、环孢菌素对照组(Cs)每组6只,15天后观察血常规,并取其骨髓行MSCS培养,比较F0MSCS、F1MSCS、F2MSCS、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钙结节计数。结果 Z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大于M组,M组小鼠的外周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明显小于其余5组。F2MSCS显微镜见各组长梭形的MSCS细胞比F0MSCS、F1MSCS的更加铺开而饱满。F3MSCS诱导后,各组均可以见到成骨细胞,M组钙结节计数明显小于其余5组。结论叶绿素铜钠能明显促进免疫介导再障小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乳酸代谢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的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危重病人存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在危重病得到有效控制、低氧状态等获得迅速纠正后,体内的乳酸可很快降低。因此,测定体内的乳酸清除率可准确提示危重病的控制状况,并对其疾病的预后作出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11.9 mmol/L,予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0~11.1 mmol/L.IT组:当血糖>6.1 mmol/L,控制血糖4.4~6.1 mmol/L.结果:CT组病死率达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 am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 /CD8 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病人血糖80~110 mmol/L,能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观察内科危重病患者入ICU后早期血糖、胰岛素浓度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ICU内科危重病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20例,24 h内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浓度,使用稳态模式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内科危重病组FBG、FINS浓度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死亡组FBG浓度、HOMA-IR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5);而FINS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科危重病不同病种间FBG、FINS浓度、HOMA-IR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ACHEⅡ评分与FBG浓度、HOMA-IR呈显著正相关(FBG r=0.500,P<0.001;HOMA-IR r=0.320,P<0.05);APACHEⅡ评分与FINS浓度相关不显著(r=-0.107,P>0.05).结论 内科危重病患者早期出现IR,与疾病的种类无关.FBG浓度和HOMA-IR可以用于判断内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疗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试验组(4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观察2组患者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生存质量积分等变化。结果?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0.05),2组间比较,空腹血糖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餐后血糖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组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生存质量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精力(VT)、精神健康(MH)及心理健康综合评分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在社区开展综合管理,是较为理想的慢病管理模式,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