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患者女,15岁。因气短、咳嗽、全身浮肿半月,于1986.10.4以多浆膜腔积液收住。患者曾于1985.5.3因进食不洁食物后呕吐、腹泻,以急性胃肠炎住某医院,四天后出现腹水,腹水常规化验系渗出液,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给予抗痨及支持疗法,呕吐、腹泻无缓解,脱水严重,卧床不起。经加用激素(静滴氢化可的  相似文献   
42.
老年人药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1027例老年住院病人(≥60岁)进行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其中120例发生了161次ADRs,发生率为11.68%(120/'1027)。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次数量多,但降糖药发生ADRs的危险性最大;病人的性别、住院期、用药种数、ADRs史和同服中草药与ADR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引起ADRs的重  相似文献   
43.
在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药物往往会产生与防治等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患者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含义和分类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常用量条件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一般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1.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  相似文献   
44.
45.
自1976年以来,我们曾用复方降压Ⅱ号片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当时设想此种疗效可能系该复方所含中西药物相互协同或相加作用,为了进一步评定其疗效监探讨其降压作用,我们以原复降压Ⅱ号为一组,以复降压Ⅱ号所含利血平及  相似文献   
46.
抗抑郁药物     
前言抑郁症是由许多不同病因(包括药源性)所致的一种临床征象,即可能是一类病原学不同而有某些共同症状的疾病。迄今,对抑郁症的诊断分类名称尚无统一认识。传统将抑郁症分为内源性(躁郁症)与外源性(反应性)两大类,系赖以有无外界诱因作为分类指标。抑郁症的基本障碍主要是情感和意志受  相似文献   
47.
应用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系根据“纹状体多巴胺缺乏”的神经介质概念而来。左旋多巴透过血脑屏障后,通过大脑的芳香 L-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变成多巴胺,从而补充了多巴胺的消耗。对于许多震颤麻痹症患者,单用左旋多巴治疗常常是不够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它常与其它强力药物联合应用。本文介绍可能影响震颤麻痹症处理的一些相互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设制一种新的心肺复苏管(CPRT),不论其插入气管或食管皆可迅速建立通气,同时,通过CPRT还可迅速进行经食管心脏起搏(TECP)。经30条狗的实验,其插管速度快(平均25s),成功率高(100%),在氧含量为21%和100%的气体通气时,血PaO_2分别达12±2kPa和53±9kPa。在15例呼吸心跳骤停已放弃抢救后的重症患者中试用,CPRT仅需1min即可顺利插入,通气时胸廓起伏明显。10例在通气的同时从长管置入食管电极并进行TECP,7例示心电夺获、起搏成功。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报告对一工厂同一人群10年(75年—85年)前后的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对比调查的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年龄增长,男、女两性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相应地增高,其中除现年26~35岁组舒张压增高不显著外,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别。在纵向对比时,血压也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按不同车间比较,结果也相同,其中以车队、装配及机关组增加更为明显,表明血压变化与精神紧张的关系,似较环境噪音(锻造、金工)更为密切。 10年间高血压患者有33.3%转变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也有1/3转为正常血压,但多系年青人。有94人则从正常血压转为高血压,10年间高血压发病率为5.8%。近10年来该厂共死亡66人,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占18%,比因恶性肿瘤死亡者39%为低。这一结果与71年~85年比,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占61%的比例有显著改变,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