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6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除肝脏和巨噬细胞是补体合成的主要来源外,肾脏固有细胞也能表达各种补体成分。并且,随着肾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肾局部补体(特别是C3、C4)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也显著增加,其中以肾小管细胞表现的最为明显,提示肾小管细胞具有免疫炎性活性。肾脏移植免疫技术的应用也发现,移植肾肾功能的下降和排异反应的发生与供肾局部,尤其是肾小管细胞C3的过度产生密切相关。因此,肾局部特别是肾小管细胞在致病因素(如致炎细胞因子)诱导下过度生成并激活的补体在肾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已受到了重视,由此补体抑制剂的产生和应用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 sclerosis,FSGS)模型大鼠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阐述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部分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静脉注射方法建立FSGS模型。复方组分别予高中低剂量复方积雪草膏剂灌胃;对照组予苯那普利混悬液;于第8周末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血浆蛋白(Alb);留取右肾标本,光镜标本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裂孔膜蛋白nephrin和podocin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表达。结果:各复方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Scr、BUN、TC、TG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与西药组疗效相似。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而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积雪草能通过上调模型大鼠肾小球内nephrin和podocin分子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延缓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在中医领域出现了许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nicrenalfilur,CRF)中医证候及其客观化的研究,目的期望将中医证候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CRF疗效,达到缓解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目的.现将近几年来有关CRF中医证候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4.
复方黄芪首乌对肥胖大鼠肾组织ET-1/NOS的表达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肥胖大鼠肾组织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平衡及中药复方黄芪首乌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以复方黄芪首乌汤灌胃治疗,8周末采血检测血脂、血糖和肾功能,并取肾皮质匀浆检测ET-1和NOS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ET-1和NOSmRNA表达。结果:复方黄芪首乌汤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与苯那普利对照组结果相似(P〈0.05);复方黄芪首乌汤能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血清LDL(P〉0.05),但对实验大鼠的TC、TG和HDL-C作用不显著(P〉0.05);复方黄芪首乌汤对实验大鼠血糖和Ins作用不明显(P〉0.05);复方黄芪首乌汤能够下调实验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与正常组比较,肥胖大鼠肾组织NOS活力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ET-1及ET-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经中药干预治疗后NOS及NOSmRNA表达上调,ET-1及ET-1mRNA表达下调。结论:复方黄芪首乌汤对大鼠肥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减轻大鼠体重,调节血脂紊乱,保护肾脏功能,同时参与维持肾组织NO/ET-1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5.
目的通过白介素-1β(IL-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肾间充质细胞的研究,探讨炎症因子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L-1β分别刺激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3天、4天、5天,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水平;用IL-1β分别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12h、36h和60h,提取细胞中的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α-SMA、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质合成增加,并随着刺激的时间的延长,两种骨架蛋白的蛋白上皮亦增高;同时IL-1β可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的基因表达,也有时间依赖性。10ng/mlIL-1β可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炎症因子IL-1β可通过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两种骨架蛋白的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肾间充质细胞表型发生转化,从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6.
本项课题通过297例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和50例重复肾活检资料,以探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联合序贯方案治疗IgAN的实用性、科学性及安全性。研究对象:对1998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97例原发性IgA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发病诱因、血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尿素氮(Bun)、尿酸(UA)、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肝功能等;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以Katafuchi积分和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用复方益肾合剂(生黄芪半枝莲半边莲茜草蒲黄丹参)为主治疗急性肾炎162例的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利尿消肿快,其中1-2天开始利尿者87例,3-6天利尿者75例。临床痊愈109例、占67.3%,好转29例、占18%,总有效率为85.3%。对37例随访观察2-10年,发现有8例肾功能减退、占随访病人的21.6%。该处方动物实验证实,对输灭活伤寒菌液导致的鼠肾微循环障碍,有较持久的扩血管,消红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168.
IgAN肾病理的中医微观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我院近15年来的肾病理资料显示:IgAN占6312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3.25%。众所周知IgAN诊断有赖于肾病理检查,且其结果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这在现代医学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9.
<正>国医大师王永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他如今已经90岁,依然一周看四个半天门诊,其余时间在工作室整理临床经验、著书立说、搞学术研究。即便如此,王永钧教授依然抽出时间,接受记者专访,分享其独特的养生护肾经。国医大师的引路人——西湖船工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索中医证型、生化指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 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患者早期评估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嘉兴市中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证实特发性膜性肾病并正规随访3年的58例IMN患者,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临床缓解组和临床不缓解组,临床缓解包含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收集入组患者肾活检时的一般情况、临床证候、舌苔脉象、临床指标、循环抗M型磷脂酶A2受体( 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 抗体等,以3年为时间截点再次收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对临床缓解组、临床不缓解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结果:本项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58例,其中临床缓解组38例(65.52%),临床不缓解组18例(31.03%),2例(3.45%)进入终点事件。比较临床缓解组和不缓解组间的临床指标发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PLA2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0.05) 。中医主证中临床缓解组以脾肾气虚为主,临床不缓解组以气阴两虚为主,统计结果显示脾肾气虚型临床缓解率更高(P<0.05),中医次证中临床缓解组以水湿证为主,临床不化解组以血瘀证为主,统计结果显示血瘀证临床不缓解率显著偏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白蛋白 、甘油三酯、血肌酐 、纤维蛋白原 、D-D、24hUpr、eGFR、PLA2R是IMN患者肾脏临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LA2R、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D-D是IMN患者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高凝状态是IMN患者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瘀证、外周血高凝状态包括纤维蛋白原、D-D升高提示IMN患者临床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