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1.
大鼠去神经支配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形态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观察术后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去神经支配后2周,腓肠肌湿重减少为正常的52.1%;至神经损伤后16周,维持在正常的25%左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失神经支配2周,腓肠肌细胞直径减少为正常的64.87%;至失神经支配20周,肌细胞直径仅为正常值的25.06%,肌细胞截面积与肌细胞直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4周后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的形态,逐渐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结论: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发生萎缩,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提示神经修复手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准确判定骨骼肌变性程度的方法. 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25℃、30℃、35℃温度下缺血兔骨骼肌的变性过程.结果:缺血兔骨骼肌分别于缺血后第5、4、3 h发生不可逆变性.结论:缺血后骨骼肌变性的电镜观察可作为判定临床断肢再植时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消化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乳鼠雪旺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消化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乳鼠雪旺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1周龄SD乳鼠坐骨神经,分别用胰蛋白酶、胶原酶Ⅱ型、混合酶消化,相同方法及实验条件下进行雪旺细胞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计算2 4h贴壁活细胞百分比及MTT微量比色法比较细胞的生长增殖状况。结果 胰蛋白酶消化组细胞收获量相对最小,细胞损伤程度较大;胶原酶组细胞有一定程度损伤;混合酶组细胞收获量最大,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结论 单纯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酶消化对原代雪旺细胞的活性及增殖有一定影响,采用胰蛋白酶与胶原酶联合消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无移位新鲜舟骨骨折的疗效,阐明掌侧微型切口治疗新鲜无移位舟骨骨折的优点。方法:14例新鲜腕舟骨骨折采用AO 3.0 mm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患者平均年龄32岁,骨折按Krimmer分型,A1型6例,A2型8例;均采用掌侧微型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Krimmer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恢复情况及功能状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14例舟骨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腕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满意1例。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50°~165°,平均(120±25)°。腕尺桡偏为28°~81°,平均(61.0±10.4)°。握力为20~65 kg,平均(50.0±6.7) kg。结论:应用无头空心加压螺钉经掌侧微型切口治疗新鲜无移位舟骨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建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三醇组人参皂苷低剂量(25 mg·kg-1)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高剂量组(50 mg·kg-1),术后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g·d-1腓肠肌内注射ATP及低、高剂量三醇组人参皂甙,给药4周,于术后2、4、6、8、12、16、20和24周取右小腿腓肠肌,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肌细胞截面积及观察运动终板形态。结果: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均下降,神经损伤16周内,ATP组、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损伤20周时,AT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损伤2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运动终板4 周内改变不明显,此后逐渐失去正常的形态,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ATP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组相同时间点神经丝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可减缓失神经肌萎缩,提示伴有神经损伤的外伤患者临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修复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多发痛风石切除术前准备要点、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四肢多发痛风石患者23例,均为男性,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7岁。病程为4~20年,平均病程为9.13年,均为四肢多发痛风石,术前血尿酸380~665 μmol·L-1。本组病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待血尿酸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值并且未处在急性发作期时行痛风石切除,部分患者行功能修复重建术,术后积极配合规范痛风内科治疗。结果:21例患者术后2周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有尿酸盐渗出,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23例患者中18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与术前比较,16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不适感减轻;而2例关节活动未见好转,1例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麻痛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在治疗四肢多发痛风石患者方面有优势,能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臂丛神经损伤尤其是全臂丛撕脱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的重点、难点,病情复杂,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功能解剖学的基础上,辅以术中电生理技术及胸腔镜等手段,在臂丛神经内、外动力神经源的开发和应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坐骨神经移植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及其变化,根据图像分析测得的免疫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DNF在对照组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细胞浆内有少量表达,实验组术后可见BDNF的阳性表达的运动神经元,阳性反应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质。术后1周BDNF表达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6-8周后逐渐下降,至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坐骨神经移植术后BDNF在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强,BDNF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皮脂腺囊肿恶变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脂腺囊肿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很少给予重视 ,本文作者曾收治 1名皮质腺囊肿恶变的患者 ,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5 7岁 ,因右肩及上臂 30余年 ,疼痛、肿胀、破溃 2个月入院。 30多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肩外侧出现一黄豆粒大小肿物 ,并缓慢增大 ,表面光滑 ,质地柔软 ,未予以任何治疗。约10年前 ,原肿物下方 5cm处又出现一个米粒大小肿物 ,且逐渐增大 ,两肿物均无明显疼痛 ,未予以诊治。 2个月前 ,自觉下方肿物疼痛 ,继之红肿 ,疼痛加重 ,行理疗治疗 ,无明显好转 ,于 2 0 0 1年 3月 15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  相似文献   
20.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