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程铭恩  王德群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068-2072
目的: 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 cytonema、长梗黄精P. filipes、湖北黄精 P. 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 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 方法: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 结果: 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 结论: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相似文献   
92.
为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安徽创立了三结合的技术队伍组织模式与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围绕工作目标,综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及安徽现有中药资源分布和技术队伍实际情况,结合高校、专家、地方优势的技术队伍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力量,形成了高效的工作群体。责任人管理、经费管理及过程管理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安徽普查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及相对一致的普查进度。安徽普查技术队伍组织与管理模式是安徽普查工作得以按时保质保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3.
王德群 《药学教育》2012,28(3):27-29
回顾生药学传入我国对中药发展的重大作用。建议根据我国特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可包容多学科的中药生药学学科,并将古今研究方法融为一体,为我国医药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草酸钙簇晶在部分双子叶药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进行显微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拍照,对含簇晶主要几科常见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中草酸钙簇晶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科、属植物中所含的簇晶各具特色,同科不同属植物所含簇晶也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中簇晶数目明显不同,相同器官在不同生长期簇晶数目不同。结论草酸钙簇晶在药用植物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5.
96.
安徽细辛属药用植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了安徽细辛属的原植物调查鉴定结果,给出了8种1变种原植物的两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7.
<正> 五倍子药材因蚜虫种类、寄主植物及虫瘿形状的不同而分为角倍和肚倍。角倍产量大,市场上较为常见;肚倍产量小,但质佳。最近我们发现了一种伪品,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的虫瘿。为便于鉴别五倍子类药材,现将其寄主植物、药材形态及理化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99.
《政和本草》滁州药物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0.
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倩  王德群  刘耀武 《安徽医药》2010,14(2):232-234
目的理清亳州不同年代主要栽培药材,为亳州药材的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献研究,资源调查。结果明代以前毫州地产药材以野生药材为主,清代栽培药材逐步发展,民国是地道优质栽培药材的奠定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栽培药材迅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结论毫州栽培药材的变迁与药材市场的兴衰密切相关;栽培药材的质量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药材栽培应结合毫州气候、土壤、地理环境、市场等因素,切忌盲目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